IT88户外光学
 
  ||  夜视仪  ||  专业夜视仪  ||  红外热像仪  ||  激光测距仪  ||  双筒望远镜  ||  数码望远镜  ||  单筒观察镜  ||  天文望远镜  ||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望远镜 知识 > 世界天文台

请问世界主要天文台的情况?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9 03:10:02
威尔逊山天文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附近的威尔逊山,距离洛杉矶约32公里,海拔1742米,是1904年在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耳的领导下,由卡耐基华盛顿研究所建立的,首任台长是海耳。他在就任时将叶凯士天文台的一架40英寸(1.01米)口径的望远镜带到这里。此外该天文台拥有一台口径为2.5米(100英寸)的望远镜和一台口径为1.5米(60英寸)的望远镜,以及一架口径150英尺太阳望远镜。1969年,为纪念美国天文学家海耳,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合并成为海耳天文台。目前威尔逊山天文台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合作管理。此外,佐治亚州立大学的高分辨率天文中心(CHARA)也位于这里。
1896年,海耳的父亲送了他一台60英寸的玻璃,它有7.5英寸厚,重860千克。但一直到1904年海耳才获得卡耐基研究所的基金来建造一座天文台。1905年望远镜镜面开始研磨,这个工程一共持续了两年。望远镜的构架是在旧金山建造的,1906年的大地震中它几乎被毁。将这些材料和部分运送到威尔森峰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将它们运到山顶还建造了一台专门的电气拖拉机。1908年12月8日这架望远镜正式启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光谱分析、视差测量、星云观测和测光等天文学领域成为世界领先的设备。虽然九年后胡克望远镜的口径超过了它,但在此后的数年中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之一。1992年海耳望远镜上安装了一台早期的自适应光学设施,使它的分辨本领从0.5-1.0角秒提高到0.07角秒。
海耳在建台后立刻着手开始建造更大的望远镜,与卡耐基研究所一起约翰•D•胡克提供了资金。19067年作为镜面的玻璃完工。在克服了巨大困难后100英寸望远镜于1917年11月1日开始使用。为了提供平稳的运行,这架望远镜的液压系统中使用液态的水银。1919年阿尔伯特•迈克尔逊为这架望远镜装了一个特殊装置:一架干涉仪,这是光学干涉装置首次在天文学上得到应用。迈克尔逊可以用这台仪器精确地测量恒星(如参宿四)的大小和距离。亨利•诺里斯•罗素使用胡克望远镜的数据制定了他对恒星的分类。



100英寸胡克望远镜

埃德温•哈勃使用这架100英寸望远镜完成了他的关键的计算。他确定许多所谓的“星云”实际上是银河系外的星系。在米尔顿•赫马森的帮助下他认识到星系的红移说明宇宙在膨胀。

1948年,加州理工学院与卡耐基研究所一同在帕洛马山天文台建造了一架5.08米(200英寸)口径的望远镜,结束了胡克望远镜作为世界最大的望远镜的历史。1986年胡克望远镜停用,1992年安装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后又开始运用。在此后数年中,胡克望远镜又成为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望远镜。今天这个地位虽然被其他望远镜取代,但它仍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仪器之一。


帕罗玛山天文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当时美国天文学家海尔(George E•Hale,1868-1938)成功说服洛克斐勒基金会的国际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Education Board),捐出600万美元的巨资给加州理工学院,由该校负责建造历史性的200英寸(5.08米)望远镜。

这具望远镜自1948年建造完成算起,曾保有世界最大口径望远镜的荣衔达28年之久,直到1976年苏联制造出6米(236英寸)口径望远镜才被取而代之。

后人为纪念海尔对设立帕罗玛山天文台所作的贡献,特将这具望远镜命名为“海尔望远镜”(Hale Telescope)。海耳天文台(Hale Observatory)成立于1969年,是帕洛马山天文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合并而成的,为纪念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耳而命名。1969年建成的大熊湖太阳天文台也属于海耳天文台,位于洛杉矶以东160公里(北纬34°15′14″,西经106°54′ 45″),海拔2042米。

帕洛马山天文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东北80公里,海拔为1706米,是在海耳的领导下,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于1928年建成的。该天文台拥有1948年建成的反射式望远镜——海耳望远镜,口径为5.08米(200英寸),在此后二十多年中一直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望远镜。此外还有1.86米/1.22米口径的施密特望远镜、1.52米口径的反射式望远镜各一台。

然而前苏联的6米望远镜因本身的光学问题及设置台址的天候状况等因素影响,6米镜应有的性能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要评估一具大型望远镜的性能,除了应考量其光学机械设计之外,侦测器(如CCD)的灵敏度、设置台址的晴天数多寡以及视度的好坏等也都必须加以综合考量。因此直到今天(1998年),帕罗玛山天文台的5米望远镜仍是举世性能最好的单一镜片大型反射望远镜。

由于受到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5米望远镜计划的完成曾被迫延后。但是战后的天文学研究,凭借着这具5米望远镜无与伦比的巨大集光力,使人类探索到更深邃的宇宙;因此,在研究天文学的基本问题,例如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宇宙的年龄、大小与构造,以及似星体的发现等等,5米望远镜都留下丰硕的成果。

一个世纪前,美国有一位传奇式的天文学家——乔治•E•海尔。他说服了芝加哥工业家叶凯士投资建造一台一米口径的折射式望远镜。这面镜子和叶凯士天文台在1897年完成,镜子的口径为1.02米。海尔担任了叶凯士天文台的首任台长。在此之后,由于折射望远镜对玻璃材料要求非常高,人们都致力于磨制大口径的反射式望远镜,再也没有制作更大的折射式望远镜,因而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折射镜。叶凯士天文台(Yerkes Observatory)坐落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威廉斯湾,附属在芝加哥大学,于1897年由乔治•埃勒里•海耳创立,并获当时大企业家查尔斯•耶基斯(Charles T. Yerkes)资助。



叶凯士天文台

该天文台圆顶内有一枝40英寸口径的折射望远镜,由光学大师克拉克(Alvan Clark)建造,与天文台一起落成启用,直到现时为止仍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望远镜,该天文台还有两枝40英寸和24英寸口径的反射望远镜。

叶凯士天文台的研究课题包括星际物质、球状星团的形成、红外线天文学和近地天体。该处同时存在一个大小相当的工程中心,专门研制和修理科学仪器。许多声名显赫的天文学家,如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爱德温•哈伯和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等,几乎都是终身在此尽其职业。不过由于天文台位置近海、经常多云而的不好观测条件,再加上附近越趋严重的光害,天文台已失去其原有作用。面对研究产率低,以及每年30万美元的维护经费,芝加哥大学虽多年提供经费,但因美国每年的科研补助款逐年减少,芝加哥大学须自筹经费,否则需被迫放弃天文台。

2006年6月,芝加哥大学宣布以800万美金向Mirbeau Companies of Skaneateles出售天文台周边约45亩土地。该公司将在天文台周边建设一栋100个房间的旅馆与70至75间房舍,并承诺遵守国际暗天协会(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的光害防制方针来进行建设。这项协议不仅让叶凯士天文台和周边30亩土地得以保留,他们还会在Williams Bay建立介绍中心,和保留日内瓦湖边总长522英尺的步道。

对于天文台的日常运作和维修而言,每年从这些产业所得的40万美元已是足够有余。至于卖地所得的800万美元则用作资助芝加哥大学未来的其他天文研究。

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y Observatory,缩写为NOAO)成立于1982年,目的是巩固和整合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下属的地面光学天文台,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由基特峰国立天文台(KPNO)、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CTIO)、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NSO)和国家光学天文台双子科学中心(NGSC)等4个天文学研究机构组成,大学天文研究协会负责管理和运作,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



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

基特峰国立天文台基特峰国立天文台(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缩写为KPNO)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西南90公里的基特峰峰顶,海拔为2096米(6880英尺),是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的一部分。主要研究设备有4米口径的梅耶尔望远镜、3.5米口径的WIYN望远镜,以及口径分别为2.1米、1.3米、0.9米和0.4米的反射式望远镜。除此之外还有隶属于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的、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远镜——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以及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ARO12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1953年,在美国各大学天文教授们的呼吁和国会的支持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了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国家光学天文台、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等国家级天文研究机构,标志着美国国家力量进入天文学研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经费,美国天文学得到迅速发展。



莫纳克亚天文台


4米口径的梅耶尔望远镜的圆顶1958年3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基特峰峰顶被选为国家天文台台址,这个决定是经过3年时间在6个候选地点进行评估后作出的。由大学天文研究协会负责管理。1962年11月2日,口径2米的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落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远镜。1964年9月15日,口径2.1米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启用,当时在世界上排名第5。1973年2月27日,口径4米的望远镜正式启用,同年以曾于20世纪60年代担任台长的梅耶尔(Mayall)博士的名字命名。1994年10月15日,装备了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3.5米口径WIYN望远镜启用,分辨率达到0.45角秒,标志着美国天文学进入了新技术望远镜的时代。

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鸟瞰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缩写为CTIO)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约600公里的托洛洛山山顶,是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的一部分。主要设备是4米口径的布兰科望远镜和4.1米口径的SOAR望远镜。

1960年,南半球只有10座天文台,而北半球却拥有88座天文台。在这少得可怜的10座天文台搜集的总星光还不到赤道以北天文台的10%,其中没有一个台站的地址是经过各方面综合考虑和仔细挑选而决定的。

这一事实当美国选择在北半球的基特峰和南半球的塞拉托洛洛分别建立天文台后被打破了。这两个台站拥有在南北半球成双的4米镜,后来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投资的拉斯帕尔马斯(Las Campanas)天文台也在塞拉托洛洛台址附近建设。逐渐地,塞拉托洛洛成为60年代新兴天文台的集中地。

托洛洛山海拔2200米,属于安第斯山脉,这里气候干燥,全年有300多天可用于天文观测,是世界上条件最好的天文台台址之一。196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开始在这里投资兴建天文台,1976年建成并开始使用。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缩写为NSO)是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下属的专门进行太阳观测的天文台,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萨克拉门托峰和亚利桑那州的基特峰设有太阳望远镜。其中,位于基特峰的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口径为2米,光路长780英尺(约240米),镜筒冷却水有1.9万加仑(约7.2万升),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远镜,于1962年11月2日落成,美国总统肯尼迪曾亲自发来书面贺词。

双子星天文台(有译双子座望远镜)是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智利、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国共同建造的两台位于不同地点、完全相同的望远镜,口径为8.1米。其中一台位于北半球的夏威夷,称为北双子望远镜,另一台位于智利海拔2950米的帕穹山,称为南双子望远镜。

北双子望远镜也称为Frederick C. Gillett望远镜,位于美国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山顶,海拔4200米,于1999年6月建造完成,2000年投入使用,控制中心位于夏威夷大学在希罗(Hilo)的校园内。

南双子望远镜位于智利的帕穹山,海拔2950米,于2000年开始使用,控制中心位于智利拉希雷纳(La Serena)的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内。

两架望远镜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天区。双子望远镜主镜的厚度为20厘米,表面镀了在红外波段具有良好反射能力的银,观测室的内表面涂了铝反射层,目的是获得稳定的热环境。望远镜还安装了主动光学、自适应光学、激光导星系统,整个计划耗资为1.84亿美元,其中美国投资50%,英国25%,加拿大15%,智利5%,阿根廷和巴西各占2.5%,并根据所占份额向各国分配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具体管理工作由大学天文研究协会(AURA)负责实施。

哈佛大学天文台(Harvard College Observatory,缩写为HCO)座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建立于1839年,是美国建立的第一座大型天文台,是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并为哈佛大学天文系的教学活动提供设备等方面的支持。1973年,哈佛大学天文台与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共同组成了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

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邦德。1815年,邦德访问了英国,受哈佛大学的委托,考察了欧洲的天文台,目的是要在美国建立天文台。邦德还在自己家中建立了一个屋顶可以开合的小型天文台。1839年,哈佛大学提议将邦德的私人天文台并入大学,称为哈佛大学天文台,邦德接受了邀请,并担任首任台长。1847年6月24日,哈佛大学天文台从德国购置的口径15英寸(38厘米)的折射式望远镜正式启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1848年,威廉•邦德和他的儿子乔治•邦德在这里发现了土卫七[1],1850年11月,他们又共同发现了土星的第三个环——C环。1847年至1852年间,邦德父子与摄影先驱约翰•亚当斯•惠普尔一起使用15英寸望远镜进行了天体照相的工作,拍摄了月亮的照片,并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上获奖。1850年7月16日至17日夜,邦德父子和惠普尔和使用银版照相法共同拍摄了织女星的照片,这是人类拍摄的第一张恒星的照片。1857年他们又拍摄了大熊座的开阳双星等照片。1859年威廉•邦德去世后,他的儿子乔治•邦德接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

1876年到1918年期间,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皮克林成为哈佛大学天文台的第四任台长。在他任职期间,发起并主持编制了星表,提出用照相方法建立世界第一个测光系统的标准——北极星序,并用色指数的方法对恒星光谱进行分类,还发现了第一颗分光双星。皮克林积极鼓励女性从事天文研究,招募了一些聋哑女性对天文台拍摄的照相底片进行测量和分类工作,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发现。她们当中包括主持恒星光谱分类的坎农、发现造父变星周光关系的勒维特等人。在40多年时间里,哈佛大学天文台分析了超过50万颗恒星的光谱,编纂成10册的亨利•德雷珀星表,由哈佛大学天文台发展出来的恒星光谱分类法将恒星分为O、B、A、F、G、K、M等类,被称为哈佛分类法。1920年代,包含北天极附近96颗恒星测光结果的北极星序发表,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1年至1952年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担任台长,他主要从事球状星团和造父变星的研究,提出了银河系的中心不是太阳系,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缘。他主张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主要天体,观测到的旋涡星云是位于银河系内部的天体。


利克天文台的西门和詹姆斯•利克望远镜的圆顶


利克天文台3米口径的唐纳德•沙恩望远镜上安装的激光导星系统利克天文台(Lick Observator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市的东部,汉密尔顿山的山顶上,海拔4200米,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管理。

利克天文台是世界上首个建于山顶的永久性台址,使用美国富豪詹姆斯•利克的遗产,建造于1876年至1887年间。1887年,利克的遗体安葬在口径36英寸(91厘米)的折射式望远镜的基座下面,这台望远镜被命名为詹姆斯•利克望远镜。1888年1月3日,利克望远镜开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折射望远镜。直到1897年这一纪录才被叶凯士天文台打破。1888年4月,利克天文台移交给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管辖,成为世界上首个建于山顶的永久天文台。首任台长是爱德华•霍顿。1898年,詹姆斯•基勒担任天文台的第二任台长。

随着圣荷西的日益繁华,光污染逐渐开始对天文台的观测工作造成影响。1980年代,圣荷西的路灯全部改用低压钠灯,这种灯的灯光容易用望远镜上的滤光片去除。为了感谢圣荷西在降低光害方面所做的努力,利克天文台发现的第6216号小行星命名为“圣荷西”。

利克天文台的主要观测设备有:

唐纳德•沙恩望远镜,口径为3米(120英寸)的反射式望远镜,位于第谷峰,安装了自适应光学和激光导星系统
安娜•尼克尔望远镜,口径为1米(40英寸)的反射式望远镜,位于天文台峰的主楼南部
詹姆斯•利克望远镜,口径为91厘米(36英寸)的折射式望远镜,位于天文台峰的主楼北部
克罗斯雷望远镜,口径为91厘米(36英寸)的反射式望远镜,位于托勒密峰
卡兹曼自动成像望远镜,口径为76厘米(24英寸)的反射式望远镜,位于开普勒峰,主要用于寻找超新星爆发
卡内基望远镜,两台口径为50厘米(20英寸)的折射式望远镜,位于第谷峰。





利克天文台3米口径的唐纳德•沙恩望远镜上安装的激光导星系统

欧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缩写为ESO)是由13个欧洲国家组成的国际性天文学研究机构,主要观测设备位于南美洲的智利,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附近的加兴。1962年10月5日,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五国在巴黎签署了一份协议,决定共同在南半球建立天文台,并命名为欧洲南方天文台。后来陆续有丹麦、芬兰、意大利、葡萄牙、瑞士、英国、西班牙(2006年7月1日[1])、捷克共和国(2007年1月1日[2])加入。欧洲南方天文台的选址工作始于1950年代中期,那时曾向非洲的卡洛沙漠派出考察队。1960年代中期,欧洲南方天文台考察了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沙漠,最终选定这里作为台址。1969年3月25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在阿塔卡玛沙漠南部的拉西拉山正式剪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北部的加兴,是1980年西德政府赠送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大部分观测设备位于智利,主要有三个观测地:
拉西拉天文台(LaSilla),位于智利阿塔卡玛沙漠南部的拉西拉山,首都圣地亚哥以北约600公里,海拔2400米。主要设备有1989年落成的3.5米口径新技术望远镜、1976年落成的3.6米口径光学望远镜、1984年落成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2.2米口径望远镜、1987年落成的瑞典15米口径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帕瑞纳天文台,位于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以南约130公里的帕瑞纳山,距离海岸线约12公里,海拔2632米,用炸药炸平了山头,于1999年开始启用。主要设备是4台8.2米口径的甚大望远镜(VLT)以及若干台辅助望远镜组成的甚大望远镜干涉仪(VLTI)、4米口径的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望远镜(VISTA)、2.5米口径的VLT巡天望远镜(VST)。
拉诺德查南托天文台(Llano de Chajnantor),海拔5104米,主要设备是12米口径的APEX亚毫米波望远镜,以及多国合作建造的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LMA)。





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拉西拉山的观测地



欧洲南方天文台在帕瑞纳山的观测地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伦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城市。战后,格林尼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样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测条件好。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但是,现在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并不在0°经线上,地球上的0°经线通过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格林尼治天文台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后来成为英国航海部和全国海洋博物馆天文站。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尤其是子午馆里镶嵌在地面上的铜线———0°经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这里的游人都喜欢双脚跨在0°经线的两侧摄影留念,象征着自己同时脚踏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

巴黎天文台(Observatoire de Paris)位于法国首都巴黎,是法国的国立天文台,在巴黎、墨东、Nançay等地建有观测基地。



巴黎天文台

巴黎天文台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根据海军国务大臣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的建议于1667年开始建立的,1671年完工,首任台长是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卡西尼,他曾在这里发现了土星的四个卫星(土卫八、土卫五、土卫四、土卫三)、卡西尼环缝、木星的较差自转、大红斑,解释了黄道光的成因。

1679年,巴黎天文台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天文年历,利用木星卫星的掩食帮助船舶测定经度。1863年,天文台出版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图。1913年9月,巴黎天文台用埃菲尔铁塔做天线,接收美国海军天文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精确测定了两地的经度差[1]。巴黎天文台还是国际时间局的所在地,直到国际时间局于1987年解散。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9 22:30:50
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法国上普罗旺斯天文台、法国日中峰天文台、俄罗斯普尔科沃天文台、俄罗斯天体物理天文台、日本东京天文台、美国夏威夷莫那克亚天文台、美国海尔天文台(帕洛马山天文台、威尔逊山天文台)、美国基特峰国力天文台、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美国麦克唐纳天文台、美国美洲际天文台、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德国温德斯丹太阳天文台、德国陶登堡史瓦西天文台、德国卡拉阿托天文台、德国柏林天文台、欧洲南天天文台、澳大利亚塞丁斯普林天文台。
汉堡天文台:本世纪最重要天文仪器诞生地

威尔逊天文台:开拓先锋的功臣

帕罗玛山天文台:世界最大的5米赤道仪

基特峰天文台: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

玛纳基亚山天文台:北半球的天文重镇

卡拉阿托天文台:德国与西班牙的天文合作

3.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8 14:01:22
印度德里古天文台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里的天文学起源很早。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早在大约3000年前,印度人就创立了自己的历法,并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宇宙理论。但他们不重视对天体的实际观测,因而忽视天文仪器的使用和制造,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仅有平板日晷和圭表等简单的仪器,直到十八世纪才在德里等地建立了天文台。这个德里古天文台建于公元1724年,有十几件巨型灰石或金属结构的天文仪器。

玛雅天文台

玛雅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创立自己的文化,有着高度发达的农业、数学、天文学和宗教礼仪。
玛雅人有自己的天文观测台。这是一组建筑群,从一座金字塔上的观测点向东方的庙宇望去,就是春分、秋分日出的方向;向东北方向的庙宇望去,就是夏至日出的方向;向东南方向的庙宇望去,就是冬至日出的方向。类似的建筑群,在玛雅文化遗址地域还发现了好几处。


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

世界闻名的英国天文台,现位于英国南海岸苏塞克郡的赫斯特蒙苏堡。格林威治天文台始建于1675年,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格林威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迁往新址,但保留了“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名称。1884年,经过这个天文台的子午线被确定为全球的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也称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格林威治天文台初建之时,目的在于精确地观测月球和恒星,帮助航海家确定经度。现在它已经发展为英国的一个综合性光学天文台。1999年12月28日,一种新的时间系统——格林威治电子时间(GET)正式诞生,它将为全球电子商务提供一个时间标准。而原有的格林威治时间(GMT)仍将保留,作为21世纪的世界标准时间。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
北京古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
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从明朝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五百年,在世界上现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着连续观测最久的历史记录,而且,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代制造的八件大型铜制天文仪器体形巨大,造型美观,雕刻精湛。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外,在刻度、游表和结构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现在北京古观象台已经改建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属于北京天文台,继续在科学和科普领域发挥着作用。

4.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02 16:09:10
台 名
所在地
海拔 (米)
坐 标

经度 (时分)
纬度 (0 ‘)


中名
英文名

维尔纽斯大学天文台
Vilnius Univ.Obs.
立陶宛维尔纽斯
122
东经1 41.1
北纬54 41.0
 

哥白尼大学天文台(位于皮瓦尼斯)
Copernicus Univ.Obs.at Piwnice
波兰托伦
90
东经1 14.2
北纬53 05.8
 

格但斯克市立 天文台
Municipal Obs.of Gdansk 波兰格但斯克
31
东经1 14.6
北纬54 21.6
 

弗罗茨瓦夫大学
Wroclaw U-niv.Obs.
波兰弗罗茨瓦夫
117
东经1 08.3
北纬51 06.7
 

华沙大学天文台
Warsaw Univ.Obs.
波兰华沙
121
东经1 24.1
北纬52 13.1
 

克拉科夫大学天文台
Cracow Univ.Obs.
波兰克拉科夫
221
东经1 19.8
北纬50 03.9
 

布加勒斯特国立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Bucharest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83
东经1 44.4
北纬44 24.8
 

查尔斯大学天文研究所
Astro.Inst.of Charles Univ.
捷克布拉格
267
东经0 57.6
北纬50 04.6
 

布尔诺工艺学校天文研究所
Astro.Inst.of the Polytechnic Schoolof .Obs.
斯洛伐克布尔诺
277
东经1 06.4
北纬49 12.4
 

斯卡尔纳特·普列绍天文台
Skanlnate Pleeso As-tro.Obs.
捷克和斯洛伐克斯卡尔纳特·普列绍
1783
东经1 21.0
北纬49 11.3
 

翁德约夫天体物理观测台
Astroph.Obs.of Ondrjov
捷克和斯洛伐克翁德约夫
533
东经0 59.1
北纬49 54.6
 

南斯拉夫科学院天文台
Astro.Obs.of A-cad .of Sci.of Yu-goslavia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253
东经1 22.0
北纬44 48.2
 

萨格勒布工学院天文台
Obs.of Faculty of Technology of Za-greb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
146
东经1 04.1
北纬45 49.6
 

N·米里切维奇天文台
Obs.of N. Milicevic
南斯拉夫布拉卡
223
东经1 06.1
北纬43 17.5
 

波哥大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Bogota
哥伦比亚波哥大
2640
西经4 56.3
北纬4 35.9
 

圣保罗天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所
Astro.and Geoph Inst.of Sao Paulo
巴西圣保罗
800
西经3 06.5
南纬23 39.1
 

里约热内卢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Rio de Janeiro
巴西里约热内卢
33 西经2 52.9
南纬22 53.7
 

麦肯尼大学伊塔帕延加射电天文台
Itapetinge Radio Obs.Mackenzie U-niv.
巴西阿蒂巴伊亚
800
西经3 06.2
南纬23 11.1
 

基多国立天文台
Natianal Obs.of Quito
厄瓜多尔基多
2908
西经5 13.9
南纬0 14.0

科尔多瓦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Cordoba 阿根廷科尔多瓦 434 西经4 16.8 南纬31 25.3
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天文台 National U-niv.Obs.of La Plata 阿根廷拉普拉塔 17 西经3 51.7 南纬34 54.5
阿根廷射 电天文研究所 Argentina,Lnst.of Radio Astro. 阿根廷埃利萨城 11 西经3 52.6 南纬34 52.1
蒙得维的亚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Montevideo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24 西经3 44.9 南纬34 54.6
拉斯山天文台 Cerro Las Obs. 智利拉塞雷纳 2282 西经4 42.8 南纬29 00.2
托洛洛山泛美天文台 CerroTololo Inter-anerican obs. 智利拉塞雷纳 2399 西经4 43.2 南纬30 10.1
欧洲南方天文台 ESO 智利拉塞拉 2400 西经4 42.9 南纬29 15.4
圣地亚哥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Santiago 智利圣地亚哥 860 西经4 42.2 南纬33 23.8
托南钦特拉国立天体物理观测台 National Astroph.Obs.of Tonantznt-la 墨西哥托南钦特拉 2150 西经6 33.2 北纬19 01.9
塔库巴亚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Tacubaya 墨西哥塔库巴亚 2297 西经6 36.8 北纬19 24.3
多伦多大学大卫·邓拉普天文台 David Dunlap Obs.Univ.of Toronto 加拿大安大略省里士满山 244 西经5 17.7 北纬43 51.8
维多利亚自治领天体物理台 Dominion Astroph.Obs.of Victoria 加拿大维多利亚 229 西经8 13.7 北纬48 31.3
魁北克天文台 Quble Obs.Plains of Abraham 加拿大魁北克 90 西经4 44.9 北纬46 48.0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台 Astro.Obs.of U-niv.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温哥华 50 西经8 12.9 北纬49 15.2
彭蒂克顿自治领射电天体物理观测台 Dominion Radio.Astroph.Obs.of PRENTICTON 加拿大彭蒂克顿 550 西经7 58.5 北纬49 19.3
国立研究院阿尔贡坤射电天文台 Algonquin Radio.Obs.Nat.Res.Council 加拿大安大略省特拉弗斯湖 235 西经5 12.3 北纬45 57.3
匹兹堡大学奥根尼天文台 Auegheny Obs.of thd Pittsburgh U-niv. 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兹堡 370 西经5 20.1 北纬40 28.9
范德比尔特大学阿瑟·J·戴尔天文台 Arthur J.Dyer Obs.Vanderbilt U-niv.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345 西经5 47.2 北纬36 03.1


5.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6-23 17:37:24
北京天文馆 北京 中国 23.5 蔡斯耶拿23/2型中国制造天象仪(1976年) 1957.9
台北天象馆 台北 中国 16.0 五藤GM-AT型 1979.
太空馆 九龙 中国香港 23.0 蔡斯型Ⅵ 1980.10
电气科学博物馆 大阪 日本 18.0 蔡斯Ⅱ型 1937.3
五岛天文馆 东京 日本 20.0 蔡斯Ⅳ型 1957.3
杉并区立科学教育中心 东京 日本 15.0 五藤M-2型  
明石市立天文科学馆 明石 日本 20.0 蔡斯耶拿23/3型 1960.6
名古屋科学博物天文馆 名古屋 日本 20.2 蔡斯Ⅳ型 1962.11
儿童文化中心 北九州 日本- 20.0 五藤GL-20型 1970.12
宫崎空间博物馆和天文馆 宫崎 日本 15.0 五藤GM-15T型 1973.12
文化中心 盐城福岛 日本 15.0 五藤GM-15型 1975.5
文化和科学博物馆天文馆 广岛 日本 20.0 M MS-20型 1981
皮尔拉天文馆 加尔各答 印度   蔡斯耶拿23/25型 1962.9
尼赫鲁中心天文馆 孟买 印度   蔡斯耶拿23/6型 1976.12
新德里天文馆 新德里 印度   蔡斯耶拿15/DP型  
雅加达天文馆 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 23.0 蔡斯耶拿23/5型 1969.3
吉隆坡天文馆 吉隆坡 马来西亚   蔡斯耶拿15/DP型  
巴格达天文馆 巴格达 伊拉克 22.6 蔡斯耶拿23/5型 1970.8
班加西天文馆 班加西 利比亚   蔡斯耶拿15/1型  
的黎波里天文馆 的黎波里 利比亚   蔡斯耶拿15/DP型  
教育部科伦坡天文馆 科伦坡 斯里兰卡 23.0 蔡斯耶拿23/4型 1965.2
利雅得天文馆 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 18.3 S STS型  
曼谷天文馆 曼谷 泰 国 20.0 蔡斯Ⅳ型 1964.8
开罗天文馆 开罗 埃及 23 蔡斯耶拿23/5型 1967.1
威特沃斯特兰大学天文馆 约翰内斯堡 南非 20 蔡斯Ⅳ型 1960.10
布里斯班天文馆 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 15.0 蔡斯耶拿12/1型 1978.5
非纳班克科学展览馆 亚特兰大 美国 21.3 蔡斯Ⅴ型 1967.12
戴维斯天文馆 巴尔的摩 美国 15.2 维莱克斯-千代田Ⅳ型 1976.1
路易斯·安娜艺术和科学展览馆 巴吞鲁日 美国 18.3 蔡斯Ⅳ型 1967.5
查斯·海登天文馆 波士顿 美国 18.3 蔡斯Ⅵ型 1958.10
菲斯克天文馆 博尔德 美国 19.8 蔡斯Ⅵ型 1975.9
毕晓普天文馆 布雷登顿 美国 15.2 斯必茨宇航型 1966.10
温特皮脱天文馆 中央港 美国 18.3 五藤CUS型 1971.1
莫尔黑德天文馆 查佩尔希尔 美国 20.7 蔡斯Ⅵ型 1949.5
阿德勒天文馆 芝加哥 美国 20.7 蔡斯Ⅵ型 1930.5
天文馆空间剧院 克利夫兰 美国 18.3 斯必茨宇航型 1977.4
迪·恩泽/千代田天文馆 古柏提诺 美国 15.2 千代田XV型 1970.10
盖次天文馆 丹佛 美国 15.2 千代田Ⅳ型 1968.7
艾布拉姆斯天文馆 东兰辛 美国 15.2 斯必茨宇航型 1964.2
朗韦天文馆 弗林特 美国 18.3 斯必茨B型 1958.1
贝克天文馆 休斯敦 美国 15.2 斯必茨宇航型 1964.7
戴维斯天文馆 杰克逊 美国 18.3 维莱克斯-千代田Ⅳ型 1978.9
格里菲斯天文馆 洛杉矶 美国 22.8 蔡斯Ⅳ型 1935.5
平克宫博物馆天文馆 孟菲斯 美国 15.2 维莱克斯-千代田Ⅳ型 1954.2
迈阿密空间运输天文馆 迈阿密 美国 19.8 斯必茨宇航型 1966.11
盖尔天文馆 蒙哥马利 美国 15.2 斯必茨宇航型 1968.10
美国自然博物馆海登天文馆 纽约 美国 22.8 蔡斯Ⅵ型 1935.10
费尔斯天文馆 费城 美国 20.2 蔡斯Ⅳ型 1933.11
布尔天文馆 匹茨堡 美国 19.8 蔡斯Ⅱ型 1939.10
赫梅尔天文馆 里士满 美国(肯塔基) 20.5 斯必茨宇航模拟系统  
费吉尼亚科学博物馆天文馆 里士满 美国(弗吉尼亚) 22.6 ESDI型 1983
汉森天文馆 盐湖城 美国 15.2 斯必茨宇航型 1965.11
福利特空间剧场 圣迭戈 美国 23.2 斯必茨宇航型 1973.3
莫里森天文馆 旧金山 美国 19.8 科学院(Academy) 1952.11
弗兰德诺天文馆 图森 美国 15.2 维莱克斯-千代田Ⅳ型 1975
斯特拉森堡天文馆 罗切斯特 美国 19.8 蔡斯Ⅵ型 1968.9
麦克纳特-3M总剧院 圣保罗 美国 23.2 S STS型 1978.9
麦克唐纳天文馆 圣路易斯 美国 18.3 五藤L-1型 1963.4
美国空军斯普林斯天文馆 美国空军斯普林斯 美国 15.2 维莱克斯-千代田Ⅳ型 1959.2
爱因斯坦空间天文馆 华盛顿 美国 21.3 蔡斯Ⅵ型 1976.7
百年纪念天文馆 卡尔加里 加拿大 19.8 蔡斯耶拿23/6型 1967.7
空间科学中心 埃德蒙顿 加拿大 23.2 蔡斯耶拿23型 1983
麦克米伦天文馆 温哥华 加拿大 19.8 蔡斯耶拿23/7型 1968.10
马尼巴托巴天文馆 温尼伯 加拿大 18.3 蔡斯Vs型 1968.5
麦克劳克林天文馆 多伦多 加拿大 22.9 蔡斯耶拿23/6型 1968.10
道天文馆 蒙特利尔 加拿大 20.0 蔡斯V型 1966.4
恩里克·卢斯·埃罗天文馆 墨西哥城 墨西哥 20.0 蔡斯Ⅳ型 1967.1
莫雷利亚天文馆 莫雷利亚 墨西哥 20.0 蔡斯Ⅳs型 1975.9
空间剧院 瓜达拉哈拉 墨西哥 23.2 S STS型 1982
塔巴斯科天文馆 塔巴斯科 墨西哥 23.2 S STS型 1981.12
伽利略天文馆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 20.2 蔡斯V型 1967.6
罗萨里奥天文馆 罗萨里奥 阿根廷 22.0 蔡斯Ⅳ型 1982
伊别拉奎拉天文馆 圣保罗 巴西 20.0 蔡斯Ⅲ型 1957.1
技术大学天文馆 圣地亚哥 智利 20.0 蔡斯Ⅵ型 1983
波哥大天文馆 波哥大 哥伦比亚 22.8 蔡斯耶拿23/6型 1969.12
海洋学研究所天文馆 瓜亚基尔 厄瓜多尔 20.0 蔡斯Vs型 1983
基多天文馆 基多 厄瓜多尔   蔡斯耶拿23/6型  
布立天文馆 蒙得维的亚 乌拉圭 18 SB 1955.4
亨伯尔得特天文馆 加拉加斯 委内瑞拉 20 蔡斯Ⅳ型 1961.7
维也纳天文馆 维也纳 奥地利 20 蔡斯Ⅳ型 1964.6
劳姆弗拉格天文馆 克拉根福 奥地利 15.0 蔡斯耶拿12/1型 1977.5
布鲁克斯莱斯天文馆 布鲁塞尔 比利时 24 蔡斯Ⅱ型 1976.9
瓦尔纳天文馆 瓦尔纳 保加利亚   蔡斯耶拿15/1型 1976
布拉迪斯拉发天文馆 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   蔡斯耶拿23/25型  
布拉格天文馆 布拉格 捷克 23.5 蔡斯耶拿23/2型 1960.11
哥本哈根天文馆 哥本哈根 丹麦 20.0 蔡斯Ⅵ型  
伦敦天文馆 伦敦 英国 20.0 蔡斯Ⅳ型 1958.3
发现之宫 巴黎 法国 15 蔡斯耶拿15/DP型 1979.10
维莱特天文宫 巴黎 法国 26 S STS 1984
威廉·福斯特天文馆 柏林 德国 20 蔡斯V型 1965.6
波鸿天文馆 波鸿 德国 20 蔡斯Ⅳ型 1964.11
汉堡天文馆 汉堡 德国 20.6 蔡斯Ⅳ型
蔡斯Ⅵ型(1983年) 1930.4
德国博物馆—天文馆 慕尼黑 德国 15.0 蔡斯Ⅳ型 1960.5
蒙西特天文馆 蒙西特 德国 20.0 蔡斯V型 1981.9
哥白尼天文馆 纽伦堡 德国 18.0 蔡斯V型 1961.12
斯图加特天文馆 斯图加特 德国 20.0 蔡斯Ⅵ型 1977.4
沃尔夫斯堡天文馆 沃尔夫斯堡 德国   蔡斯耶拿15/DPZ型  
耶拿天文馆 耶拿 德国 23 蔡斯耶拿23/7型
蔡斯耶拿23型(1984年) 1969.4
尤金尼德斯天文馆 雅典 希腊 15.0 蔡斯Ⅳ型 1966.6
布达佩斯天文馆 布达佩斯 匈牙利 23.0 蔡斯耶拿23/5型 1977.8
赫普利天文馆 米兰 意大利 19.6 蔡斯Ⅳ型 1968.12
萨拉天文馆 罗马 意大利 19.0 蔡斯Ⅱ型 1928.10
哥白尼天文馆 霍茹夫/卡托维兹 波兰 22.8 蔡斯耶拿23/2型 1955.2
洛特乌天文馆 奥尔兹丁 波兰   蔡斯耶拿15/1型 1973.2
波兹兰天文馆 波兹兰 波兰   蔡斯耶拿15/1型  
卡洛斯特天文馆 里斯本 葡萄牙 22.8 蔡斯耶拿23/4型 1965.7
朗琴天文馆 卢塞恩 瑞士 18 蔡斯Vs型 1969.7
巴库天文馆 巴库 阿塞拜疆   蔡斯耶拿23/6型 1972.3
基辅天文馆 基辅 乌克兰 22.8 蔡斯耶拿23/3型 1962
圣彼得堡天文馆 圣彼得堡 俄罗斯 22.8 蔡斯耶拿23/25型 1959.10
莫斯科天文馆 莫斯科 俄罗斯 25.7 蔡斯耶拿23/8型 1977.5
里加天文馆 里加 拉脱维亚 16.0 蔡斯耶拿23/3型 1964.7
伏尔加格勒天文馆 伏尔加格勒 俄罗斯 22.8 蔡斯耶拿23/15型 1954.9
杜尚别天文馆 杜尚别 塔吉克   蔡斯耶拿23/5型
水泽国际纬度站
Intenational Latitude obs. Of Mizusawa
日本水泽
61
东经9 24.5
北纬39 8.0
 

木曾天文台
Kiso Obs.
日本木曾
1130
东经9 10.5
北纬35 47.6
 

东京大学乘鞍岳观测站(日冕)
Norikura Corona sta .Univ.of Tokyo
日本乘鞍岳
2876
东经9 10.2
北纬36 6.8
 

东京大学冈山 天体物理观测台
Okayama Astroph. Sta .Univ .of Tokyo
日本冈山县
372
东经8 54.4
北纬34 34.4
 

东京天文台(位于三鹰区)
Tokyo Astro. Obs.at Mitaka
日本东京
59
东经9 18.2
北纬35 40.3
 

野边山太阳观测台
Nobeyama Solar Obs.
日本南牧村
1350
东经9 13.9
北纬35 56.3
 

射电实验研究所鹿岛町工作站
Kashimamachi Sta,Radio Research Lab.
日本茨城县
42
东经9 22.7
北纬35 57.2
 

博塞哈天文台
Bosseha Obs.
印尼伦邦
1300
东经7 10.5
北纬6 49.5
 

马尼拉天文台
Manila Obs.
菲律宾碧瑶
1507
东经8 02.3
北纬16 24.6
 

科代卡纳尔天体物理观测台
Kodaikanal Astroph. Obs.
印度科代卡纳尔
2343
东经5 09.9
北纬10 13.8
 

马德拉斯天文台
Madras Obs.
印度马德拉斯
7
东经5 21.0
北纬13 04.1
 

北方邦工作站观测台
Uttar Pradesh Sta. Obs
印度奈尼塔尔
1927
东经5 17.8
北纬29 21.6
 

塔塔基金研究院射电天文中心
RadioAst,Ctr,Tata Inst.ofFund.Research.
印度乌塔卡蒙德
2150
东经5 06.7
北纬11 22.9
 

伊斯坦布尔大学
Istanbul Univ.Obs.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65
东经1 55.9
北纬41 0.9
 

克萨拉天文台(贝鲁特附近)
Ksara Obs.Near Beirut
叙利亚克萨拉
923
东经2 23.6
北纬33 49.4
 

阿梅里坎大学天文台
American Univ.Obs.
黎巴嫩贝鲁特
38
东经2 21.9
北纬33 54.4
 

特拉维夫大学怀斯天文台
Wise Obs .Tel Aviv Univ.
以色列米齐普拉蒙
900

东经2 19.1
北纬30 35.7
 

赫勒万天文台
Helwan Obs.
埃及赫勒万
115
东经2 05.4
北纬29 51.5
 

阿尔及尔天文台(位于布扎里亚)
Algiers Obs at Bouzareah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345
东经0 12.1
北纬36 48.1

阿尔及尔天文台(位于布扎里亚) Algiers Obs at Bouzareah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345 东经0 12.1 北纬36 48.1
博伊登天文工作站 Boyden Station at Mazelspoort 南非布隆方丹 1387 东经1 45.6 南纬29 02.3
南非共和天文台 Republic Obs.Annexe of South Africa 南非哈特比斯普特 1220 东经1 51.5 南纬25 46.4
南非天文台(好望角) South African Astro.Obs.(Cape of Good Hope) 南非好望角 10 东经1 13.9 南纬33 56.0
南非天文台(萨瑟兰) South African Astro.Obs,(Sutherland) 南非萨瑟兰 1768 东经1 23.2 南纬32 22.8
加纳大学天文台 Univ. Of Ghana 加纳阿希莫塔 18 西经0 0.9 北纬5 38.0
奥克兰国立天文台 Aucklan Public Obs. 新西兰奥克兰 80 东经11 39.1 南纬36 54.5
芒特约翰大学天文台 Mount John Univ.Obs. 新西兰特卡波湖 1028 东经11 21.9 南纬43 59.2
政府天文台(悉尼) Government Obs.(Sydndy)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 44 东经10 04.8 南纬33 51.7
政府天文台(比克里) Government Obs.(Bickley)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比克里 391 东经7 44.5 南纬32 0.5
斯特隆洛山天文台 Australian Nati.Radio Astro.Obs,(C.S.I.R.O.) 澳大利
亚堪培拉
768 东经9 56.0 南纬35 19.3
澳大利亚国立射电天文台 Nustralian Nati.Radio Astro. Obs. (C.S.I.R.O)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帕克斯 392 东经9 53.1 南纬33 00.0
马德里天文台 Madrid Obs. 西班牙马德里 655 西经0 14.8 北纬40 24.5
法布拉天文台 Fabra Obs. 西班牙巴塞罗那 415 东经0 08.5 北 纬41 25.0
国尔库大学天文台 Tuku Univ.Obs. 芬兰图尔库 28 东经1 28.9 北纬60 27.1
赫尔辛基大学天文台 Hdlsinki Univ.Obs. 芬兰赫尔辛基 33 东经1 39.8 北纬60 09.7
赫尔辛基大学射电天文台 Radio Astro.Station Univ.of Helsinki 芬兰赫尔辛基 2 东经1 40.0 北纬60 13.4
雅典天文台 National Obs. Of Athens 希腊牙典 110 东经 1 34.9 北纬37 58.3
康科利天文台 Konkoly Obs. 匈牙利布达佩斯 474 东经1 15.9 北纬47 30.0
P.达内尔天文台 Obs.of.Darnell 丹麦哥本哈根 一 东经0 49.8 北纬55 42.2
奥列·罗默天文台 Ole Romer Obser-vatory 丹麦奥尔胡斯 50 东经0 40.8 北纬56 07.7
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台 Copenhagen Univ.Obs 丹麦哥本哈根 14 东经0 50.3 北纬55 41.2
尼斯天文台
Nice Obs.at Mount Gros
法国尼斯
376
东经0 29.2
北纬43 43.3
 

上普罗旺斯天文台
Obs.of Haute-=Provence
法国圣米耶尔
651
东经0 22.9
北纬43 55.8
 

巴黎科学院天文台(位于昂代)
Obs.of Paris A-cad.of Sci,Hendaye 法国阿巴迪亚
69
西经0 07.0
北纬43 22.9
 

默东天体物理观测台
Meudon Astroph.Obs.
法国默东
162
东经0 08.9
北纬48 48.3
 

波尔多大学天文台
Obs.of Univ.of Bordeaux at Floirac
法国波尔多
73
西经0 02.1
北纬44 50.1
 

图卢兹大学天文台
Obs.of Univ.of Touloues
法国日中峰
2862
东经0 00.6
北纬42 56.2
 

斯特拉斯堡大学天文台
Univ.Obs of Strasbourg
法国斯特拉斯堡
156
东经0 31.1
北纬48 35.0
 

里昂大学天文台
Univ.Obs.of Lyons
法国里昂
299
东经0 19.1
北纬45 41.7
 

巴黎天文台南赛射电天文台
Radio Obs.of Nan-cay Obs.of Paris
法车南赛
150
东经0 08.8
北纬47 22.8
 

丹辛克天文台
Dunsink Obs.
爱尔兰都柏林
86
西经0 25.3
北纬53 23.2
 

伦敦大学天文台
London Univ.Obs.
英国伦敦米尔山
82
西经0 01.0
北纬51 36.8
 

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
Royal Greenwich OBS.
英国苏塞克斯郡赫斯特蒙苏
34
东经0 01.4
北纬50 52.3
 

爱丁堡皇家天文台
Royal Obs.of Edin-burg
英国苏格兰爱丁堡
28
西经0 12.7
北纬55 55.5
 

牛津大学天文台
Oxford Univ.Obs.
英国牛津
64
西经0 05.0
北纬51 45.6
 

剑桥大学天文台
Cambridge U-niv.OBS.
英国剑桥
28
东经0 00.4
北纬52 12.9
 

阿普尔顿实验研究所太阳毫米波观测台
Solar Millimetre Obs.Appleton Lab.
英国斯劳
20
西经0 02.3
北纬51 29.3
 

曼彻斯特大学努菲尔德射电天文实验室
Nuffidld Radio As-tro.Lab.Univ.of Manchester
英国柴郡乔德雷尔班克
70 西经0 09.2
北纬53 14.2
 

剑桥大学马拉德射电天文台
Mullard Radio As-tro.Obs.Univ.of Canbridge
英国剑桥
26
东经0 00.1
北纬52 09.7
 

比利时皇家天文台
Royal Obs.of Bel-gium 比利时于克勒
105
东经0 17.4
北纬50 47.9

克万特大学天文台 Cointe Univ.Obs. 比利时列日 127 东经0 22.3 北纬50 37.1
奥斯陆大学天文台 Oslo Univ.Obs. 挪威哈雷斯图亚 585 东经0 43.0 北纬60 12.5
卡普坦天文台 Kapteyn Obs. 荷兰格里宁根 12 东经0 25.8 北纬53 07.8
佐伦波天文台 Sonnenborgh Obs. 荷兰乌得勒支 14 东经0 20.5 北纬52 05.2
内耶梅根大学天文研究所 Nijme3gen Univ.Astro .Inst. 荷兰内耶梅根 62 东经0 23.5 北纬51 49.5
莱顿大学天文台 Leiden Univ.Obs. 荷兰莱顿 6 东经0 17.9 北纬52 09.3
韦斯特波克射电天文台 Westerbork Radio Obs. 荷兰韦斯特波克 5 东经0 26.4 北纬52 55.0
射电天文学基金会天文台 Radio Astro.Obs.NFRA 荷兰德文格洛 25 东经0 25.6 北纬52 48.8
伯尔尼大学天文研究所 Berne Univ.Astro.Inst. 瑞士伯尔尼 563 东经0 29.7 北纬46 57.2
日内瓦市天文台 Municipal Obs.Of Geneva 瑞士日内瓦 407 东经0 24.6 北纬46 12.0
瑞士工艺学校天文台 Obs.of Swiss Poly-technic School 瑞士苏黎世 469 东经0 34.2 北纬47 22.6
的里雅斯特天文台 Trieste Obs.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 67 东经0 55.1 北纬45 38.6
帕多瓦天文台 Padua Obs. 意大利帕多瓦 38 东经0 47.5 北纬45 24.0
那不勒斯天文台(位于卡波迪蒙特) Naples Obs.(at Capodimonte) 意大利那不勒斯 164 东经0 57.0 北纬40 51.8
卡塔尼亚天体物理观测台 Catania As-troph.Obs. 意大利西西里区卡塔尼亚 193 东经1 0.3 北纬37 31.7
阿切特里天体物理观测台 Arcetri As-troph.Obs. 意大利佛洛伦萨阿切特里 184 东经0 45.0 北纬43 45.2
帕多瓦大学天文台 Astroph.Obs.ofPadua Univ. 意大利维琴察阿齐亚戈 1045 东经0 46.1 北纬45 51.7
埃克峰天文台 Mount Ekar Obs. 意大利阿齐亚戈 1365 东经0 46.3 北纬45 50.8
皮诺·托里尼斯天文台 Pino Torinese Obs. 意大利都灵 618 东经0 31.1 北纬45 02.3
罗马天文台 Rome Obs.on Monte Mario 意大利罗马 152 东经0 49.8 北纬41 55.3
埃特纳火山塞拉拉纳夫恒星站 Stellar Sta.at serra LaNave. Mt.Etna 意大利西西里区卡塔尼亚 1725 东经0 59.9 北纬37 41.1
巴勒莫大学天文台 Palermo Univ.Obs. 意大利西西里巴勒莫 72 东经0 53.4 北纬38 06.7
梵蒂冈天文台 Vatican Obs. 意大利卡斯特尔甘多尔弗 450 东经0 50.6 北纬41 44.8
菲格尔天文台 L.Figl Obs. 奥地利维也纳 890 东经1 03.7 北纬48 05.1
格拉茨大学天文台 Graz Univ.Obs. 奥地利坎坝尔胡厄 1526 东经0 55.6 北纬46 40.7
维也纳大学天文台
Vienna Univ.Obs.
奥地利维也纳
240
东经1 05.3
北纬48 13.9
 

瑞典皇家大学天文台
Royal Univ.Obs.of Sweden
瑞典隆德
34
东经0 52.7
北纬55 41.9
 

斯德哥尔摩天文台
Stockholm Obs.atSaltsjobaden 瑞典斯德哥尔摩
55
东经1 13.2
北纬59 16.3
 

乌布 萨拉大学天文台
Uppsala Univ.Obs.
瑞典乌布萨拉
21
东经1 10.5
北纬59 51.5
 

里斯本天文台
Lisbon.Obs.at Tapada
葡萄牙里斯本
95
西经0 36.7
北纬38 42.5
 

葡萄牙科学院天文台
Obs. Of Faculty of Sci.of Portugal
葡萄牙里斯本
77
西经0 36.6
北纬38 43.1
 

波茨坦天体物理观测台
Potsdam Astroph.Obs.
德国波茨坦
107
东经0 52.3
北纬52 22.9
 

汉堡天文台(位于贝格道夫)
Hamburg Obs.(at Bergdeorf)
德国汉堡
41
东经0 40.9
北纬53 28.8
 

波恩大学霍尔里斯特天文台
Hoher List Obs.of Bonn Univ.
德国霍尔里斯特
541
东经0 27.4
北纬51 34.0
 

科学院卡尔·史瓦西天文台
Karl. Schwarzschild Obs.of Acad.of Sci.
德国耶拿
331
东经0 46.9
北纬50 58.9
 

汉诺威天文台
Obs.of Hanover Astro.Sci.
德国汉诺威
50
东经0 39.0
北纬52 24.6
 

德国科学院天文台
Obs.of Acad.of Sci.Germany
德国柏林一巴贝尔斯贝格
82
东经0 52.4
北纬52 24.4
 

佐内贝尔格天文台
Sonneberg Obs.
德国佐内贝尔格
640
东经0 44.8
北纬50 22.7
 

海德尔堡天文台(位于柯尼斯图尔)
Heidelberg Obs.(at Konig Stuh)
德国海德尔堡
570
东经0 34.9
北纬49 23.9
 

波恩大学天文台
Bonn Univ.Obs.
德国波恩
62
东经0 28.4
北纬50 43.7
 

慕尼黑大学天文台
Munich Univ.Obs.
德国慕尼黑
535
东经0 46.4
北纬48 08.8
 

莱比锡大学天文台
Leipzig Univ.Obs.
德国莱比锡
119 东经0 49.6
北纬51 50.1
 

耶拿大学天文台
Jena Univ.Obs.
德国耶拿
164
东经0 46.3
北纬50 55.6
 

波恩大学斯托克特射电天文台
Stockert Radio Obs. Of Bonn Univ.
德国埃施韦勒
435
东经0 26.9
北纬50 34.2

波鸿射电望远镜工作站 Bochum Radio Tele-scope Sta. 德国波鸿 160 东经0 28.8 北纬51 25.7
基尔大学射电天文台 Radio Obs.Univ.of Kiel 德国基尔 38 东经0 40.5 北纬54 20.5
夫朗和费研究所天文台 Fraunhofer Inst. 德国弗赖贝格 1240 东经0 31.6 北纬47 54.8
土库曼科学院天体物理实验室 Astroph.Lab.of Acak.of Sci,Turkmen 土库曼阿什哈巴得 234 东经3 53.4 北纬37 57.4
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天文台 Astro.Obs.of Sta.Univ.of Kharkov 乌克兰哈尔科夫 138 东经2 24.9 北纬50 00.2
基辅国立大学天文台 Astor.OBS.of Sta.Univ.of Kiev 乌克兰基辅 184 东经2 02.0 北纬50 27.2
克里米亚天体物理观测台 Crimean As-tromh.Obs 乌克兰锡美伊兹 676 东经2 16.1 北纬44 32.1
奥德萨天文台 Odesa Obs. 乌克兰奥德萨 52 东经2 03.0 北纬46 28.6
爱沙尼亚科学院天文台 Astro.Obs.of Acad of Sci.of Estonian 爱沙尼亚塔尔图 67 东经1 46.9 北纬58 22.8
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台 Astro.Obs. of A-Cad .of Sci.of Rossia 俄罗斯普尔科沃 75 东经2 01.3 北纬59 46.3
伊尔库茨克大学 Astro.Obs.of Irkutsk Sta.Univ.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 468 东经6 57.4 北纬52 16.7
喀山国立大学天文台 Astro.Obs.of Kazan Sta.Univ. 俄罗斯喀山 79 东经3 16.5 北纬55 47.4
圣彼得堡大学天文台 Astro.Obs.of Leningrad Sta.Univ. 俄罗斯(圣彼得堡) 3 东经2 01.2 北纬59 56.5
恩格尔哈特天文台 Engelhardt Obs. 俄罗斯喀山 98 东经3 15.3 北纬55 50.3
施登堡研究所天文台 Obs.of Sternberg Inst. 俄罗斯莫斯科 166 东经2 30.3 北纬55 45.3
塔吉克科学院天文台 Astro.Obs.of A-cad . of Sci.OF Tadjik 塔吉克杜尚别 820 东经4 35.1 北纬38 37.7
亚美尼亚科学院天文台 Astro.Obs.of A-cad .of Sci.of Arme-mian 亚美尼亚布拉干 1500 东经2 57.2 北纬40 20.1
格鲁吉亚科学院天体物理观测台 Astroph.Obs.of Acad.of Sci.of Georgian 格鲁吉亚阿巴斯图曼 1580 东经2 51.3 北纬41 45.3
格鲁吉亚专门天体物理观测台 Special Astroph.Obs.Georgian 格鲁吉亚热伦丘克斯卡雅 2100 东经2 45.8 北纬43 39.2
塔什干天文台 Taskkent Obs. 乌兹别克塔什干 477 东经4 37.2 北纬41 19.5
哈萨克科学院高山天文台 Mt .Obs. of Acad .of Sci. Of Kazak 哈萨克阿拉木 图 1450 东经5 07.8 北纬43 11.3
维尔纽斯大学天文台
Vilnius Univ.Obs.
立陶宛维尔纽斯
122
东经1 41.1
北纬54 41.0
 

哥白尼大学天文台(位于皮瓦尼斯)
Copernicus Univ.Obs.at Piwnice
波兰托伦
90
东经1 14.2
北纬53 05.8
 

格但斯克市立 天文台
Municipal Obs.of Gdansk 波兰格但斯克
31
东经1 14.6
北纬54 21.6
 

弗罗茨瓦夫大学
Wroclaw U-niv.Obs.
波兰弗罗茨瓦夫
117
东经1 08.3
北纬51 06.7
 

华沙大学天文台
Warsaw Univ.Obs.
波兰华沙
121
东经1 24.1
北纬52 13.1
 

克拉科夫大学天文台
Cracow Univ.Obs.
波兰克拉科夫
221
东经1 19.8
北纬50 03.9
 

布加勒斯特国立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Bucharest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83
东经1 44.4
北纬44 24.8
 

查尔斯大学天文研究所
Astro.Inst.of Charles Univ.
捷克布拉格
267
东经0 57.6
北纬50 04.6
 

布尔诺工艺学校天文研究所
Astro.Inst.of the Polytechnic Schoolof .Obs.
斯洛伐克布尔诺
277
东经1 06.4
北纬49 12.4
 

斯卡尔纳特·普列绍天文台
Skanlnate Pleeso As-tro.Obs.
捷克和斯洛伐克斯卡尔纳特·普列绍
1783
东经1 21.0
北纬49 11.3
 

翁德约夫天体物理观测台
Astroph.Obs.of Ondrjov
捷克和斯洛伐克翁德约夫
533
东经0 59.1
北纬49 54.6
 

南斯拉夫科学院天文台
Astro.Obs.of A-cad .of Sci.of Yu-goslavia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253
东经1 22.0
北纬44 48.2
 

萨格勒布工学院天文台
Obs.of Faculty of Technology of Za-greb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
146
东经1 04.1
北纬45 49.6
 

N·米里切维奇天文台
Obs.of N. Milicevic
南斯拉夫布拉卡
223
东经1 06.1
北纬43 17.5
 

波哥大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Bogota
哥伦比亚波哥大
2640
西经4 56.3
北纬4 35.9
 

圣保罗天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所
Astro.and Geoph Inst.of Sao Paulo
巴西圣保罗
800
西经3 06.5
南纬23 39.1
 

里约热内卢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Rio de Janeiro
巴西里约热内卢
33 西经2 52.9
南纬22 53.7
 

麦肯尼大学伊塔帕延加射电天文台
Itapetinge Radio Obs.Mackenzie U-niv.
巴西阿蒂巴伊亚
800
西经3 06.2
南纬23 11.1
 

基多国立天文台
Natianal Obs.of Quito
厄瓜多尔基多
2908
西经5 13.9
南纬0 14.0

科尔多瓦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Cordoba 阿根廷科尔多瓦 434 西经4 16.8 南纬31 25.3
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天文台 National U-niv.Obs.of La Plata 阿根廷拉普拉塔 17 西经3 51.7 南纬34 54.5
阿根廷射 电天文研究所 Argentina,Lnst.of Radio Astro. 阿根廷埃利萨城 11 西经3 52.6 南纬34 52.1
蒙得维的亚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Montevideo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24 西经3 44.9 南纬34 54.6
拉斯山天文台 Cerro Las Obs. 智利拉塞雷纳 2282 西经4 42.8 南纬29 00.2
托洛洛山泛美天文台 CerroTololo Inter-anerican obs. 智利拉塞雷纳 2399 西经4 43.2 南纬30 10.1
欧洲南方天文台 ESO 智利拉塞拉 2400 西经4 42.9 南纬29 15.4
圣地亚哥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Santiago 智利圣地亚哥 860 西经4 42.2 南纬33 23.8
托南钦特拉国立天体物理观测台 National Astroph.Obs.of Tonantznt-la 墨西哥托南钦特拉 2150 西经6 33.2 北纬19 01.9
塔库巴亚国家天文台 National Obs.of Tacubaya 墨西哥塔库巴亚 2297 西经6 36.8 北纬19 24.3
多伦多大学大卫·邓拉普天文台 David Dunlap Obs.Univ.of Toronto 加拿大安大略省里士满山 244 西经5 17.7 北纬43 51.8
维多利亚自治领天体物理台 Dominion Astroph.Obs.of Victoria 加拿大维多利亚 229 西经8 13.7 北纬48 31.3
魁北克天文台 Quble Obs.Plains of Abraham 加拿大魁北克 90 西经4 44.9 北纬46 48.0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台 Astro.Obs.of U-niv.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温哥华 50 西经8 12.9 北纬49 15.2
彭蒂克顿自治领射电天体物理观测台 Dominion Radio.Astroph.Obs.of PRENTICTON 加拿大彭蒂克顿 550 西经7 58.5 北纬49 19.3
国立研究院阿尔贡坤射电天文台 Algonquin Radio.Obs.Nat.Res.Council 加拿大安大略省特拉弗斯湖 235 西经5 12.3 北纬45 57.3
匹兹堡大学奥根尼天文台 Auegheny Obs.of thd Pittsburgh U-niv. 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兹堡 370 西经5 20.1 北纬40 28.9
范德比尔特大学阿瑟·J·戴尔天文台 Arthur J.Dyer Obs.Vanderbilt U-niv.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345 西经5 47.2 北纬36 03.1
大熊湖太阳观测台
Big Bear Solar Obs.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大熊城
2067
西经7 47.6
北纬34 15.2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布卢梅萨天文台
Blue Mesa Obs.of N.M.Sta .Univ.
美国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
2025
西经7 08.7
北纬32 29.5
 

波士顿大学天文台
Boston Univ.Obs.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32
西经4 44.4
北纬42 21.0
 

美国海军天文台弗拉格斯塔夫分台
Flagstaff Branch of United State Naval Obs
美国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
2310
西经7 26.9
北纬35 11.0
 

新墨西哥大海陆空开比拉峰天文台
Capilla Peak Obs.Univ.of New Mex-ico
美国新墨西哥州开比拉峰
2842
西经7 05.6
北纬34 41.8
 

亚利桑那大学卡塔利那工作站
Catalina Staion U-niv.of Arizona
美国亚利桑那州塔克森
2510
西经7 22.9
北纬32 25.0
 

丹佛大学钱伯林天文台
Chomberlin Obs.Univ.of Denver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
1644
西经6 59.8
北纬39 40.6
 

辛辛那提天文台
Cincinnaati Obs.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247
西经5 37.7
北纬39 08.3
 

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台
Columbia U-niv.Obs.
美国纽约
25
西经4 55.8
北纬40 48.6
 

富兰克林研究院天文台
Frandlin Inst.Obs.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30
西经5 00.7
北纬39 057.5
 

康奈 尔大学富尔特斯天文台
Fuertes Obs.Cornell Univ.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伊萨卡
270
西经5 05.9
北纬42 27.2
 

戈达德研究院及其天文台
Goddard Research Facility.and Obs.
美国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
49
西经5 07.3
北纬39 01.2
 

夏威夷大学哈莱亚卡拉天文台
Haleakala Obs.Univ.of Hawaii
美国夏威夷州哈莱亚卡拉
3054
西经10 25.0
北纬20 42.4
 

海耳天文台
Hale Obs.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山
1706
西经7 47.4
北纬33 21.4
 

卡内基研究所海耳天文台
Hale Obs.of Carnegie Insc.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
1742
西经7 52.2
北纬34 13.0
 

哈佛大学天文台
Harvard College Obs.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24
西经4 44.5
北纬42 22.8
 

威廉斯学院霍普金斯天文台
Hopkins Obs.Williams Col-lege
美国麻省威廉斯敦麦迪逊
215 西经4 52.8
北纬42 42.7
 

盖塞斯堡国际纬度站
International Lati-tude Obs.of Gaithersgburg
美国马里兰州盖塞斯堡
155
西经5 08.8
北纬39 08.2
 

索科洛慧星研究共用观测台
Joint Obs.for Cometary Research
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洛
3230
西经7 08.7
北纬33 59.1

印地安纳大学柯克伍德天文台 Kirkwood Obs.Univ.of Indi-ana 美国印地安纳州布卢明顿 238 西经5 46.1 北纬39 09.9
基特峰国立天文台 Kitt Peak National Obs. 美国亚利桑那州塔克森 2064 西经7 26.4 北纬31 57.5
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德天文台基特峰工作站 Kitt Peak Sta.of Steward Obs.Univ.of Ari-zona 美国亚利桑那州塔克森 2076 西经7 26.4 北纬31 57.8
弗吉尼亚大学利德麦考密克天文台 Leader McCormick Obs.Univ.of Virginia 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 259 西经5 14.1 北纬38 02.0
加利福尼亚大学勒施纳尔天文台 Leuschner Obs.Univ.of Cali-fornia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斐特 304 西经8 08.6 北纬37 55.1
加利福尼亚大学利克天文台 Lick Obs.Univ.of California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汉密尔顿山 1283 西经8 06.6 北纬37 20.4
洛威尔天文台 Lowell Obs. 美国亚利桑 那州弗拉格斯塔夫 2210 西经7 26.6 北纬35 12.0
麦克莱恩天文台 Maclean Obs. 美国内华达州因克莱恩湖 2546 西经7 59.7 北纬39 17.7
夏威夷大学莫纳克亚天文台 Mauna Kea Obs.Univ.of Hawaii 美国夏威夷莫纳克亚 4205 西经10 21.9 北纬19 49.6
得克萨斯大学麦克唐纳天文台 McDonald Obs.Univ.of Texas 美国得克萨斯州戴维斯堡 2081 西经6 56.1 北纬30 40.3
俄亥俄州立大学麦克米林天文台 McMillin Obs.State Univ.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 233 西经5 32.1 北纬39 59.8
莱蒙山红外观测台 Mount Lemmon In-frafed.Obs. 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 2776 西经7 23.2 北纬32 26.5
史密森研究所霍普金斯山天文台 Mt.Hopkins Obs.Smithsonian Inst. 美国亚利桑那州阿马多 2608 西经7 23.5 北纬31 41.3
泛美大学天文台 Obs.of Pan Amri-can College 美国得克萨斯州爱丁堡 28 西经6 32.7 北纬26 18.9
堪萨斯大学天文台 Obs.of Univ.of Kansas 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 323 西经6 21.00 北纬38 57.6
路易斯安那大学天文台 Obs.of Univ.of Louisiana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 31 西经6 04.7 北纬30 24.7
路易斯维尔大学天文台 Obs.of Univ.of Louisville 美国肯塔基路易斯维尔 152 西经5 43.0 北纬38 12.8
缅因大学天文台 Obs.of Univ.of Maine 美国缅因州奥罗诺 38 西经4 34.7 北纬44 54.0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请问今天的天文现象是什么?
.90 1200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效果
.什么是天文时间?
.有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名字命名的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
.请问天文爱好者应该使用什么样
.请介绍天狼天文望远镜生产厂家
.请问天文台建在山上的原因?
.请问宁波哪里有天文望远镜专卖
.不能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的是
 
美国博士能Bushnell 天文望远镜788840 1300x100 天文地景两用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8890(含运费)
美国Tasco SpaceStation 70x800 折射天文望远镜 49070800 红点寻星镜
IT88价:¥1980(含运费)
tasco天文望远镜 49114500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3080(含运费)
美国tasco天文望远镜 40060675 60×675mm
IT88价:¥2280(含运费)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数码大厦A座1111(地铁人民大学站)
010-5722.1003 18600872982

京公海网安备
110108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