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88户外光学
 
  ||  夜视仪  ||  专业夜视仪  ||  红外热像仪  ||  激光测距仪  ||  双筒望远镜  ||  数码望远镜  ||  单筒观察镜  ||  天文望远镜  ||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望远镜 知识 > 杭州天文台

请详细介绍一下杭州天文台?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04 20:01:22
 实习生 陈磊 本报记者 洪慧敏 早报讯 昨晚,丁舒珊和林岚老师等天文社的成员们,心都怦怦跳个不停。晚上9时许传来可靠消息,美国加州赖特伍德市的一个天文台,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KittPeak国家天文台已经确认丁舒珊发现的“杭州小行星”是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

  美国加州赖特伍德市的TableMountain天文台用一台0.6米的小行星搜索专用望远镜,在9月1日做出了证实。8月31日夜晚,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KittPeak国家天文台用0.9米基特峰望远镜,先发现,后验证,连续两次进行了观测确认。按照小行星发现的规则,一颗新的小行星至少要有三次观测验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才会授予正式编号。“这颗小行星已经得到了两次观测验证,被确认为一颗新的小行星非常有希望。”中国第一位近地小行星的发现者虞骏说。

  昨晚11时41分,在虞骏的帮助下,记者登录了FMO(近地小行星)国际专业网站,终于看到了“丁舒珊、浙江、中国”几个让人激动的字眼。“昨天天气不好,很难通过望远镜确证;另一方面,丁舒珊发现的天体可能本身太暗了,也增加了确证的难度。”北京天文馆馆长、著名小行星专家朱进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今天凌晨,他赶往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再次通宵搜索丁舒珊发现的这颗新的近地小行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首席科学家胡景耀研究员昨对丁舒珊大加赞许:“这个女孩子这件事做得很好,我要祝贺她!从某种意义上说,像丁舒珊这样的孩子越多,我们的人才素质的提高越有希望,这些有希望的年轻一代对浙江长远的发展肯定很有意义。”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6-27 09:25:02
杭州一位收藏爱好者,最近通过一张民国时代的纸币,发现了一处很有价值的古天文台遗址。

根据史料,这座天文台应该就是杭州乃至浙江最早的现代天文台。【这位收藏爱好者,我们叫他老顾。老顾其人其事:47岁,学生时代读的是法律专业,目前在杭州的规划建设部门工作。他
还有两个身份———浙江省钱币学会理事、杭州历史研究学会会员。20多年前,当老顾还在部队工作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钱币收藏。他说钱币中有很多军事知识,当然也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

扬州买到杭州老纸币上面印有之江天文台

去年12月,老顾去扬州出差。那趟差,老顾事后想想觉得很值。

办完公事,他在扬州城里闲逛,在一条小街看到一家小小的收藏品商店,主要卖瓷器、玉器、字画等物。老板听说他对钱币感兴趣,还真的掏出一本老钱币收藏册,说是朋友放着寄卖的。老顾翻啊翻,突然看到有张纸币上印有“杭州”字样,就把这张老纸币给买下来了。

这是一张民国21年(1932年)“浙江地方银行(杭州)壹元纸币”(见图一)。纸币品相不太好,但还比较完整。该币呈绿色,为中国凹版公司印刷,正面中央为之江天文台,下方两侧各有“杭州”两字。

回家翻了一通历史资料就是没有天文台的介绍

回到家里,老顾很快在《浙江纸币》中查到了这枚纸币的来历。浙江地方银行于民国12年由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分设建立,行址在杭州中山中路195号(现中山中路90号),于民国21年6月发行第一套纸币,这套纸币共5枚,都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为图案。其中1角面额的图案为“保俶塔”;2角面额的为“雷峰塔”;1元面额的为“之江天文台”;5元面额的为“六和塔”;10元面额的为“中山公园”。浙江地方银行后来在民国25年、28年、29年、30年都发行过纸币,惟有民国21年发行的这一套有“杭州”字样。其中1元券发行量为200万元,也就是200万张。时过70多年,现存世极少。

但是,他翻阅了家里的其他历史资料,没有找到有关“之江天文台”的记载。

大年初二钱塘江边初次尝试寻找失败

“纸币上的之江天文台遗址也许能找到!”这个念头在老顾心中越来越强烈。今年春节大年初二,他与同为钱币爱好者的小邱为伴,到钱塘江畔寻找。“既然叫做‘之江’天文台,那么应该在之江附近咯?”

那天,他们从蔡永祥烈士纪念馆附近的一条土路上山,一直到达头龙头山,但都没有发现之江天文台的遗址。大年初三继续查资料回忆录中提到天文台大年初三上午,老顾继续查阅资料。他在网上搜索了很久,突然有一条信息映入眼帘:两位老人在一篇关于之江大学的回忆录中,提到了之江天文台!他们明确提到之江天文台就在之江大学后山,还仔细写出了上山的线路。

原之江大学的校址就是现在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之江天文台也应该在校区北面的山上!

老人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表述的:之江天文台是在钱塘江边的原之江大学北面的二龙头山顶,沿图书馆右侧一条碎石小道向上200米便是天文台。之江大学在抗战前从美国进口了一套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作为教学设备。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后,之江大学成为了日寇宪兵司令部,校园里驻扎了步兵和骑兵,天文台遭到了彻底破坏。抗战胜利后,只剩半座石砌的废墟,满地的碎块。

之江大学的前身是道光25年(1845年)美国医生麦卡第等在宁波创设的崇信义塾,清同治6年(1867年)迁至杭州大塔儿巷,改称育英义塾,光绪22年改称育英书院。宣统3年(1911年)由城内迁至二龙头新址,改称之江学堂,民国3年(1914年)改称之江大学。

之江天文台很可能是杭州乃至浙江最早的

老顾根据推断认为,之江天文台也应该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见图二),而且自己查阅了很多史料,都没有发现还有更早的天文台的记录。也就是说,“之江天文台”很可能是杭州乃至浙江最早的天文台。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后山成功找到了天文台遗址

年初三下午,老顾一行来到了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他们绕过一幢幢民国时期的建筑,终于找到了回忆录中提到的原之江大学的图书馆。从图书馆的左边再往上走,又找到了回忆录中说的“上红房”。在“上红房”的右边有一条上山的路,不过路口被铁丝网拦住。

他们绕过路边的大香樟树,终于进入了上山的路。路两旁是高大的香樟树和水杉树以及其他山木,周围非常安静。走了约80米,左边出现了一个平台。老顾观察了一下,这里虽然有建筑物的墙基和水泥做的地面,但找不到可以证明是天文台的建筑遗物。

他们继续往上走,终于路中间出现了一条20米左右长的碎石路,在路的左侧有建筑物废墟,分布在约100平方米的平台上。有瓦片状的混凝土暴露在地面上,西边的一块约1米多长、80厘米宽,凹面向东,三分之一在土中;另一块约2米长、1米宽,覆在平台中间,空隙处有一人可以钻进去。老顾觉得,这两块瓦片状的混凝土应该就是天文台圆顶的一部分(见图三)。

平台的西南侧有一根大柱子,南北向平躺着,也是混凝土结构,3米多长,直径约50厘米,一头大一头小。小的一头还有安装其他部件的榫头,像是架望远镜用的。老顾想,这应该是二龙头山顶了,现场情况也非常像史料中回忆的之江天文台遗址。

老顾说,他觉得之江天文台被选中与保俶塔、雷峰塔、六和塔、中山公园一起使用在同一套纸币上,在当时应该算是很有名的景点,现在也应是杭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关部门应该对其遗址立牌标注,并加以保护。

杭州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几年前也找过这个天文台

记者随后就此事采访了杭州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丁先生一听是“之江天文台”,马上表示知晓此事,也很有兴趣。原来几年前,丁先生在收藏品市场曾觅得几张之江大学的老照片,其中一张“之江天文台残迹”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也赶往钱塘江边的原之江大学去寻觅了一番,可惜当时没有找到天文台的遗迹。

后来他在杭州大学《校史》上读到了有关天文台的内容:“天文气象观察台于1912年落成”,学校天文学的教材“采用中文教科书”。据校史记载,1912年12月10日上午,正在杭州访问的孙中山视察了之江学堂,并做了演讲,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他还推测:天文气象观察台是当年新落成的建筑,说不定,孙中山也曾登临一探过?

关于天文台的圮毁,校史里也留下了记录,抗战期间“之江大学校舍遭到严重破坏,教学用房和教职工住宅烧毁倒塌不少,图书、仪器设备和家具被劫掠一空,损失浩大”,想必天文台也难逃厄运。

丁先生说,要说杭州最早的天文台,南宋时期,吴山顶上曾出现观星台。不过,之江天文台应该是最早使用现代观测仪器的真正的天文台。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请问今天的天文现象是什么?
.90 1200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效果
.什么是天文时间?
.有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名字命名的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
.请问天文爱好者应该使用什么样
.请介绍天狼天文望远镜生产厂家
.请问天文台建在山上的原因?
.请问宁波哪里有天文望远镜专卖
.不能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的是
 
美国博士能Bushnell 天文望远镜788840 1300x100 天文地景两用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8890(含运费)
美国Tasco SpaceStation 70x800 折射天文望远镜 49070800 红点寻星镜
IT88价:¥1980(含运费)
tasco天文望远镜 49114500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3080(含运费)
美国tasco天文望远镜 40060675 60×675mm
IT88价:¥2280(含运费)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数码大厦A座1111(地铁人民大学站)
010-5722.1003 18600872982

京公海网安备
110108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