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88户外光学
 
  ||  夜视仪  ||  专业夜视仪  ||  红外热像仪  ||  激光测距仪  ||  双筒望远镜  ||  数码望远镜  ||  单筒观察镜  ||  天文望远镜  ||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望远镜 知识 > 北京紫金山天文台

古印度最著名也较重要的天文学历法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包含了哪些内容?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9 23:35:41
 古印度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在天文学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印度居民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早在吠陀时代,他们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将五星与日月并称为七曜。把月亮所经过的星座划分为28宿,称之为“月宫”。但他们认为,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他们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额用每隔五年加一闰月的方法来弥补。关于季节的划分,除我们熟悉的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热时、雨时、寒时的三分法,以及渐热、盛热、雨时、茂时、渐寒、盛寒的六分法。公元1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著名的天文历法著作《太阳悉檀多》,此书已有时间测量,分到点。此书也是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4 23:58:59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天文学起源很早,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印度很早就创立了自己的阴阳历。例如在《梨俱吠陀》中就有十三月的记载。

《鹧鸪氏梵书》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季;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夏、雨三季。《爱达罗氏梵书》记载,一年为360日,十二个月,一个月为30日。但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日,所以有的月份实际不足30日,印度人称为消失一个日期。大约一年要消失五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称一年360日。

印度古代还有其他多种历日制度,彼此很不一致。在印度历法中还有望终月和朔终月的区别,望终月是从月圆到下一次月圆为一个月;朔终月以日月合朔到下一个合朔为一个月。两种历法并存,前者更为流行。

印度月份的名称以月圆时所在的星宿来命名。对于年的长度则用观察恒星的偕日出来决定。《吠陀支节录—天文篇》已发明用谐调周期来调整年、月、日的关系。一个周期为五年,1830日,62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内置两个闰月。一朔望月为29.516日,一年为366日。公元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直使用这种粗疏的历法。

为了研究太阳、月亮的运动,印度有二十七宿的划分方法。它是将黄道分成二十七等分,称为“纳沙特拉”,意为“月站”。二十七宿的全部名称最早出现在《鹧鸪氏梵书》。当时以昴宿为第一宿。在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则以牛郎星为第一宿。后来又改以白羊座β星为第一宿。这个体系一直沿用到晚近。

印度二十七宿的划分方法是等分的,但各宿的起点并不正好有较亮的星,于是他们就选择该宿范围内最高的一颗星作为联络星,每个宿都以联络星星名命名。印度也有二十八宿的划分方法,增加的一宿位于人马座α和天鹰座α间,名为“阿皮季德”梵文意为“麦粒”宿。

印度上古文献全无年代的记载,要确切地断代是困难的。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天象资料研究历史年代。有人将吠陀定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将梵书定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将《吠陀支节录—天文篇》定在梵书之后。但也有人把它们推迟到公元前五世纪前后。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佛教在印度传播很广,佛经中表述的传统宇宙观念,与中国古代的盖天说较为接近。须弥山为天地的正中央。日月环绕须弥山运动而不入地下,日绕行一周为一昼夜。

在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印度天文学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四、五世纪),佛教衰落而印度教兴起,希腊天文学传入印度,天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印度著名的天文学家阿耶波多。

他的主要天文著作是《阿耶波提亚》。他的书中也有类似中国古代计算上元积年的方法。他计算了日月五星以及黄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的运动,讨论了日月五星的最迟点及其迟速运动,有推算日月食的方法。

在阿耶波多以后,出现了天文学家伐罗诃密希罗,他的主要著作《五大历数全书汇编》,几乎汇集了当时印度天文学的全部精华,全面介绍了在他以前的各种历法。编入书中的五种历法以《苏利亚历数书》最为著名。在该书中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太阳、月球的地平视差,远日点的移动,本轮等,并且介绍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推算方法。该书成为印度历法的范本,一直沿用至近代。

不过伐罗诃密希罗时代的《苏利亚历数书》的数据尚不精密,后世曾不断进行修改补充,现存的《苏利亚历数书》中的数据,大约是公元十二世纪修订的。此外,从这些历数书中得知,当时的印度历法大都是使用恒星年而不是回归年,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近代。

中国唐朝的《开元占经》中译载有天竺《九执历》,它是当时(公元七世纪前后)较为先进的印度历法。日月五星加罗暖和计都,合称九曜,九执的名称来源于此。罗暖和计都是印度天文学家假想的两个看不见的天体,实指黄、白道相交的升交点和降交点。《九执历》有推算日月运行和交食预报等方法,历元起自春分朔日夜半。

它将周天分为360度,1度分为60分,又将一昼夜分为60刻,每刻60分。它用十九年七闰法。恒星年为365.2762日。朔望月为29.530583日。《九执历》用本轮均轮系统推算日月的不均匀运动,计算时使用三角函数的方法。《九执历》的远日点定在夏至点前10度。

公元十二世纪,印度出现了天文学家帕斯卡尔,他的重要天文著作《历数精粹》对印度天文学的发展影响很深。他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理论,认为地球居于宇宙之中,靠自力固定于空中;认为地球上有七重气,分别推动月球、太阳和星体运动。他还提出天体视直径的变化是由于它们到地球的距离变化造成的,并且认识到地球具有引力。

印度天文学在历法计算和宇宙理论上自具特色,但不重视对天体的实际观测,因而忽视天文仪器的使用和制造。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仅有平板日晷和圭表等简单仪器。直到十八世纪才由贾伊·辛格二世在德里等地建立了天文台,置有十几件巨型灰石或金属结构的天文仪器

3.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3 19:16:51
印度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自有史以来可分为三个时期:在吠陀(Vedic)期前期,约从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历法的历日制度很不一致。有以12个恒星月为一年,一恒星月27日,一年324日;有以13个恒星月为一年,一年351日;有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6个大月,每月30日,6个小月,每月29日,一年共354日;有以360日为一年,称作一世间年,每年分作12个月,每月30日,称为世间月;有以“假设”太阳年为378日,即以一世间昙?8日。过两个世间年之后接一个“假设”太阳年,实际上是一年为366日。这样的年可称之为太阳年。吠陀期后期,约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这时期内有耆那(Jaina)历,这个历法以一星宿年=日,一太阴年=日,一世间年=360日,一太阳年=366日。凡五个太阳年(一瑜伽,yuga)有60个太阳月(Solar month),61个世间月(karmamonth),62个朔望月(lunar month),67个星宿月(naksatra month)。由此可以推算出一太阳月=日,一世间月=30日,一朔望月=日,一星宿月=日。这样,一个有闰月的太阴年=日,这些数据和名称在唐代即已传入中国,当时编的《法苑珠林》卷七中已有著录。其中把太阳月译成日月,朔望月译成月月。书中还有推入日季日数和月季日数的方法。所谓日季是两个太阳月,即日;所谓月季是指一星宿月的六分之一,即一个月季=日悉檀多 (Siddhanta)时期,约自公元三世纪到十二世纪。悉檀多指历法的总名,意译为“历数书”。至于悉檀多的注释工作,到公元十八世纪还没有停止过。这时期的历法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五大历数全书汇编》 (Pancasiddhatika)中的各历(以下简称《五》)、传到中国的《九执历》(以下简称《九》)和婆罗门笈多 (Brahmagupta)撰的历书(音译为《乾陀干迪迦》,意译为《历法甘露》,以下简称《甘》)。
设Y 为积年,为闰周,b 为一朔望月不足30日的差数,式中 为一常数。在《五》、《九》中 =0,在《甘》中则又设m 为其年历过月数,d 为其月历过日数,则:
积月
积日(ahargana)

以7除积日D ,得余数,即:D ≡(mod7)。以=0之日为星期五, =1之日为星期六等,便得星期名称(这是按《甘》的算法)。
印度历法中有三种上元:上元自天地开辟算起,上元自公元前3102年2月17日,星期五算起,这个历元称为卡利·尤几(Kali yuge),以释迦(Saka)纪年为上元,释迦元年为公元78年(3 月15日)。释迦元年离卡利·尤几年数为:3102+(78-1)=3179。《五》历从释迦427年制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 =3179+427=3606。《甘》历从释迦587年制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 =3179+587=3766。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岁时》条记录了当时印度历法。以时极短者叫刹那(ksana),120刹那为一刹那(taksana),60刹那为一腊缚(lava),30腊缚为一牟呼栗多(muhurta),5牟呼栗多为一时,6时合成一日夜。月盈到满叫白分(又叫白半,白博叉Paksha),月亏到晦叫黑分(又叫黑半,黑博叉)。黑前白后,合为一月,12个月为一岁。

4.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8 12:13:59
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极少数是刻在石头、竹片、木片或铜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则
是书写在白桦树皮和树叶子上的。古时的喜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桦树林,早
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古印度人就把他们的梵文写在这种树皮或树叶上。玄奘从印
度取回的佛经几乎都是写在这种白桦树皮或树叶上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中
国发明的纸才传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纪以后,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纸写的典籍。

古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吠陀时代,他们已有不少天文历法
知识。那时,他们把一年定为360日,分为12个月,也有置闰的方法。

古印度比较著名的天文历史著作,是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太阳悉檀多》。
这部著作讲述了时间的测量、分至点、日月食、行星的运动和测量仪器等许多问
题。

这部书成为古印度天文学家著作的范本,它同时还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数学著
作之一,对古印度天文学和数学有很大的影响。

5.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1 11:57:51
腊天文学传入印度,天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印度著名的天文学家阿耶波多。

他的主要天文著作是《阿耶波提亚》。他的书中也有类似中国古代计算上元积年的方法。他计算了日月五星以及黄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的运动,讨论了日月五星的最迟点及其迟速运动,有推算日月食的方法。

在阿耶波多以后,出现了天文学家伐罗诃密希罗,他的主要著作《五大历数全书汇编》,几乎汇集了当时印度天文学的全部精华,全面介绍了在他以前的各种历法。编入书中的五种历法以《苏利亚历数书》最为著名。在该书中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太阳、月球的地平视差,远日点的移动,本轮等,并且介绍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推算方法。该书成为印度历法的范本,一直沿用至近代。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请问今天的天文现象是什么?
.90 1200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效果
.什么是天文时间?
.有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名字命名的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
.请问天文爱好者应该使用什么样
.请介绍天狼天文望远镜生产厂家
.请问天文台建在山上的原因?
.请问宁波哪里有天文望远镜专卖
.不能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的是
 
美国博士能Bushnell 天文望远镜788840 1300x100 天文地景两用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8890(含运费)
美国Tasco SpaceStation 70x800 折射天文望远镜 49070800 红点寻星镜
IT88价:¥1980(含运费)
tasco天文望远镜 49114500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3080(含运费)
美国tasco天文望远镜 40060675 60×675mm
IT88价:¥2280(含运费)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数码大厦A座1111(地铁人民大学站)
010-5722.1003 18600872982

京公海网安备
110108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