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88户外光学
 
  ||  夜视仪  ||  专业夜视仪  ||  红外热像仪  ||  激光测距仪  ||  双筒望远镜  ||  数码望远镜  ||  单筒观察镜  ||  天文望远镜  ||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望远镜 知识 > 天文学基础

请问什么是天文学的基础?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8 11:11:52
行星的视运动
恒星与行星

在这里我并不打算和大家讨论恒星和行星的在物理上的分别。想同大家讨论的是恒星与行星在天球上运动的特点。

恒星的「恒」字代表他在天球上的位置是永恒不变,在天球这篇文章中提及恒星在天空中移动的方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星座的形状并不会改变。恒星从东方的地平线爬上来,爬到最高点(中天),然后往西方沉下去。看起来就像整个天球围绕着地球旋转一样。( 注:事实上,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其实是会变化的,我们称恒星在天球上的运动为自行,但恒星的移动非常非常缓慢,非要经过数十年的时间,再加上精确的量度,才能够侦测出来)。


行星的「行」字代表它们并不会一永远停在同一个星座内,它们会在天球上的黄道附近四处闯荡,它们会四处乱闯,是由于它们和地球一样,皆会绕着太阳公转。

以下是一些应用于描述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常见名词:

「顺行」、「逆行」及「留」

太阳系内的行星绕着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各行星公转的速度及在其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在地球上观测行星时,行星移动的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移动),这时叫「顺行」,相反方向时叫「逆行」,当顺行转成逆行时,或逆行转成顺行时,这时行星看来好像停留不动叫「留」


以下是一些应用于描述行星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相对应的名词:

「合」及「冲」

行星与地球分别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当行星、地球及太阳成一直线时叫「合」或「冲」。

就内行星(即在地球轨道内的行星,水星和金星就是内行星)而言,太阳在行星与地球之间时,叫「上合」,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叫「下合」。

就外行星(即在地球轨道外的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就是外行星)而言,太阳在行星与地球之间时叫「合」,而地球在行星与太阳中间时叫「冲」,此时行星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是观测的最好时机。


「大距」:

由于内行星(即水星和金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内。从地球看来,它们和太阳永远形影不离,由太阳东面走到太阳西面,再回到东面。由于它们和太阳靠得很近,所以我们只能在日出前或黄昏后看到它们。当内行星、地球和太阳三颗星所成的角距最大时叫「大距」,可以进行观测的时间最长。

行星在太阳东边叫「东大距」,日落后行星会出现在的西面地平在线,此时是观测内行星的最好时机。

「西大距」即表示行星在太阳的西边。日出前行星会从东面地平线升上,因为需要在日出前观测,所以观测条件不及「东大距」。

还有,在日出前出现的金星,我们称为晨星,在日落后才出现的便称为昏星。

「凌日」

「凌日」是天象中「食」的一种,其原理与日食很相似,是内行星从地、日间通过,我们见到一个黑点在日面缓缓掠过,如水星凌日及金星凌日。

水星的轨道和黄道面之间有七度的夹角,每年五月和十一月地球经过水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如果水星刚好下合日,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的现象。水星与太阳相距较远,水星直径大约只有太阳的二百八十五分之一,所以我们用望远镜以投影法观测水星凌日,仅能见到一颗小黑点从太阳面缓缓地掠过。

水星凌日

而金星凌日现象由于公转周期较长等因素故较为罕见,相隔约105年发生一次,再隔8年又一次,接着需等121.5年再见到一次,然后再等8年又发生一次。金星凌日上次在1874年及1882年,预计未来会在2004年6月8日及2012年6月6日发生。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5 00:07:38
天文学基础知识
1.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
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每颗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各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当所有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一律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6m星)。 天空中亮度在6等以上(即星等数小于6),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当然,每个晚上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3000多颗。满月时月亮的亮度相当于-12.6等(在天文学上写作 -12.6m);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可达-26.7m;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暗至24m的天体。
我们在这里说的“星等”,事实上反映的是从地球上“看到的”天体的明暗程度,在天文学上称为“视星等”。太阳看上去比所有的星星都亮,它的视星等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得多,这只是沾了它离地球近的光。更有甚者,象月亮,自己根本不发光,只不过反射些太阳光,就俨然成了人们眼中第二亮的天体。天文学上还有个“绝对星等”的概念,这个数值才真正反映了星星们的实际发光本领。
3.“天球”的概念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这便是天球。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4.“天赤道”和“天极”的概念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系来实现。最常用而且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和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5.“黄道”与黄道星座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
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
6.“赤经”、“赤纬”的概念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赤纬(δ)。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合的,二者间有23°左右的夹角(天文学中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0°。 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而且,它的单位事实上也不是“度”,而是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范围是0-24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7.“恒显圈”与“恒隐圈”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地点,有些星座是永远也看不到的;反过来呢,有些星座在那儿一年四季都看得见。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哪些星座能看到,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 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90°-φ)称为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90°-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
比如在北京,赤纬50°就是北京地区的“恒显圈”,位于赤纬50°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下面去。而赤纬-50°叫做北京地区的“恒隐圈”,位于赤纬-50°以南的星星在北京就永远也看不到。
而在赤道上(纬度为0°),即使赤纬是+90°和-90°的天体也能看到。 也就是说,赤道上没有“恒隐圈”,在赤道上各个位置的天体都看得见。反之,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则始终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永远看不到,这两处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恒隐圈”。
8.“岁差”的概念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旋转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的,而是在微微晃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进动”。地球也是这样,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固定点,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9.天体的“自行”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这些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行星,也就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古人观测天空,只看到离我们最近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发现这五颗星的位置总在变化,这说明它们在天上不停地走来走去(这种“走动”,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行星的“公转”),因此称它们为“行”星。而对于另一类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看上去总是固定不变(当然,这必须排除地球自转、公转造成的星星们看上去的“变动”),所以称它们为“恒”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宇宙中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永远是相对现象。大量观测表明,恒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在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恒星的“自行”。其实,恒星的运动如果与视线平行,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自行的真正定义应该是恒星运动垂直于视线的分量。
恒星自行的绝对速度并不慢,往往比行星的运动速度快得多,只不过除太阳外的恒星离我们都太遥远了,它们跑得再快,从地球上看去也跟静止差不多。但经过上万年之后,恒星的位置变化就会较为明显。
10.“双星”、“聚星”和“星团”
不但看上去离得近,实际距离也很近的两颗星,通过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彼此围绕着对方不停地旋转。只有这种关系,才能称作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双星。天文学上把双星中比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比较暗的那颗称为伴星。
三颗或三颗以上靠引力聚在一起的星,称作“聚星”。如果聚星的成员超过了10个,一般就称之为“星团”。
11.“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
群星璀璨的星系,也和单个的星星类似,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与双星、聚星和星团类似,我们称他们为“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对于双重星系,把较大的叫做主星系,较小的称为伴星系。
12.“星云”与“河外星系”的概念
宇宙空间的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密度仍然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真空),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
星座介绍部分涉及到的星云类型,主要是“亮星云”和“暗星云”两种。星云本身并不能发光,所以“亮星云”其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才“发”光的。假如一片星云附近有一颗恒星,那这个星云就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现出光亮来,这就象月亮反射太阳光一样,这样的亮星云我们称之为反射星云;还有一类星云,在它们中间有一颗恒星,星云吸收恒星的紫外辐射,再把它转变为可见光发射出来,这样我们也能看见这个星云,这样的亮星云叫做发射星云。如果在一个星云附近和中央都没有恒星,那这个星云我们就不能看到,这样的星云我们就叫它暗星云。
河外星系(例如室女座和后发座的河外星系),指的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通常干脆简称为“星系”,它们都是与银河系属于同一量级的庞大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就是通过一般望远镜去观察,也还是一片雾气,跟星云简直一样。所以以前人们一直把它们也当做星云,称为河外星云。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天文学家才发现二者完全是两码事:河外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星系,而上面所说的真正的“星云”,都是我们银河系的内部成员,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因此,现代天文学再也不用“河外星云”这个词了,而一律改称“河外星系”。
13.“变星”的概念
凡是能够观测到亮度变化的恒星,都称为变星。变星主要分为造父变星和食变星两类。
食变星实际上是双星系统造成的,两颗星彼此绕着对方旋转,其轨道面恰好和它们与地球的连线平行。这样,当比较暗的一颗星转到比较亮的那颗星和我们地球之间的时候,就把亮星的光遮住了一部分,于是总的亮度就减退了。当这颗暗星转到亮星的一旁或后面,不再遮光的时候,系统又恢复了最大观测亮度。这类变星的代表是英仙座的大陵五。
另一类变星的变光现象,确实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如仙王座的造父一。天文学家发现,造父一的直径是我们太阳的30倍,约4000万公里。它就像人体的心脏一样,总在不停地搏动——膨胀与收缩,直径前后相差达500万公里。 膨胀时它的亮度就减弱,收缩时亮度就增加,搏动的周期也就是它亮度变化的周期。像造父一这样由于体积的变化导致的变光称为“脉动变星”。有些脉动变星的变光周期与它的亮度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一点,天文学家就可以确定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此这类变星又有“量天尺”之称。
14.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
其他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越偏向紫色,温度越低,越偏向红色。因此,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较为粗略地判断出该恒星表面温度的相对高低。 天文学常数
长 度
1天文单位(AU)=1.49597870E11米
1光年=9.460536E15米=63239.8天文单位
1秒差距(PC)=3.085678E16米 =206264.8天文单位 =3.261631光年
1英里=1.609344公里
1埃=1E-8厘米=1E-10米
时 间
日: 平恒星日(从春分点到春分点)=86164.094平太阳秒
地球平均自转周期(从恒星到恒星)=86164.102平太阳秒
平太阳日=86400平太阳秒
月: 交点月=27.21222日=27日5时5分35.808秒
分点月(春分点到春分点)=27.32158日 =27日7时43分4.512秒
近点月=27.55455日=27日13时18分33.124秒
朔望月=29.53059日=29日12时44分2.976秒
恒星时=27.32166日=27日7时43分11.424秒
年: 食年(黄白交点到黄白交点)=346.6200日
回归年(春分点到春分点)=365.2422日
格里历年=365.2425日
儒略年=365.2500日
恒星年=365.2564日
近点年=365.2596日


3.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1 16:18:55
天文学基础知识有很多,
下面你先了解一下星图
各式各样的星图
  无论是有没有望远镜的天文观测都需要一份星图做参考,一份适当的星图是你观测中的好帮手。它能使你既迅速又准确地找到某个天体,并且能帮你熟悉星空,了解天体的运行规律。星图主要分活动星图、全天星图、电子星图等几种,下面就对主要的三种进行介绍。

  1.活动星图(又称“旋转星图”、“星座盘”)最适合初级天文爱好者及中小学生认识星空。它可以展现一年当中任何一天、任何时刻的星空,使用很是方便。一般的活动星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面的是地盘,下面的是星盘。在地盘上绘有时刻刻度、星等标度以及纬度圈;在星盘上绘有星座和日期。使用时,只需把地盘上的时刻与星盘上的日期对齐(比如要查看6月21日20时的星图,则应把地盘上的“20”刻度与星盘上的“6月21日”对齐),再选择好您所在地理纬度的地平圈窗口,窗口内显示的就是当时的星空了。详细使用方法

  优点:价格便宜(一般在五元以下);使用方便;直观。

  缺点:精度低;星数少/极限星等低(由于活动星图做得比较小巧,因此没有画太多的星星。大部分活动星图只是到4等或5等星,并且在某些亮星较多的星座,较暗星往往被忽略了,如猎户座)

  2.全天星图 相对于活动星图更正规。由于分页印制,投影造成的星座变形也很轻微(只有在极区星图上较明显)。这类星图除了绘有星座和天球坐标系外,还有详细的深空天体(如星云、星系、星团等)的标记,双星和变星也用特殊的符号标记出来了。观测者可以根据上面绘有的天球坐标系大致量出天体的坐标,方便观测。这种星图极限星等有所不同,但至少也有6等(如右图:北京天文馆出版的《新编全天星图》),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星图。

  优点:精度较高;星数较多;信息丰富,能满足一般天文爱好者的需要。

  缺点:这种星图开本一般比较大(如8开),保存和使用不是很方便。

  3.电子星图(星图软件) 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星图,只要你备有一台配置不太低的电脑(最好能上网,以便下载更新的信息),就可以享受电子星图带给您的方便了。电子星图能够显示出几乎任何时候的星空,而且能够算出所有显示出来的星星的赤道坐标、地平坐标、升落时间、亮度、距离等等几乎所有观测中可能用到的信息。常见的电子星图软件有SkyMap Pro、Starry Night Backyard等。这些电子星图软件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但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版的,可能有部分功能无法使用。由于这些软件一般为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编写的,因此注册费用较高,从几十美圆到上千美圆不等。有些比较专业的星图软件还可以通过连线控制望远镜进行指向或跟踪(在望远镜支持电脑控制的前提下),您更会体验到电子星图的优越性了。

  优点:精度非常高;使用方便;极限星等甚至可以超过10等。

  缺点:没有电脑的同好们可吃亏了。

  说了半天,星图主要也就是这些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专门的星图,比如寻彗专用的(更着重标记云雾状天体),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望同好们能够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星图。


4.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4 17:27:00
• 数学
• 物理学
• 生物学
• 力学
• 生命科学
• 物理宇宙学
• 地理学
• 考古学
• 地质学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5.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1 21:19:30
1 、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

星星的命名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当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星的明暗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 1 ,星的亮度大约相差 2.5 倍。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最暗的星是 6 等星( 6 m )。天空中亮度在 6 等以上(即星等数小于 6 ),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 6000 多颗。当然,每个晚上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 3000 多颗。满月时月亮的亮度相当于 -12.6 等(在天文学上写作 -12.6m );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是 -26.7 m ;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暗至 24 m 的天体。我们在这里说的“星等”,事实上反映的是从地球上“看到的”天体的明暗程度,在天文学上称为“视星等”。太阳看上去比所有的星星都亮,它的视星等比所有的星星都小的多,这只是沾了它离地球近的光。更有甚者,象月亮,自己根本不发光,只不过反射些太阳的光,就俨然成了人们眼中第二亮的天体。天文学上还有个“绝对星等”的概念,这个数值才能真正反映了星星们实际发光本领。

3 、“天球”的概念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的球面,这便是天球。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的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4 、“天赤道”和“天极”的概念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来实现。最常用而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是就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和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5 、“黄道”与黄道星座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 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了十二等份(每相当于 30 °),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

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

6 、 “赤经”、 “赤纬”的概念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 赤纬(δ)。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从合的,二者间有 23 °左右的夹角(天文学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 0 °。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 0 °开始自西向东到 360 °。而且,它的单位事实上也不是“度”,而是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范围是 0~24 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以南为负。

7 、“恒显圈”与“恒隐圈 ”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点,有些星座永远也看不到的;反过来呢,有些星座在那儿一年四季都看得见。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 - ( 90 ° - 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 90 ° - 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 90 ° - φ)称之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 - ( 90 ° - 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

比如在北京,赤纬 50 °就是北京地区的“恒显圈”,位于赤纬 50 °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去。而赤纬 -50 °叫做北京地区的 “恒隐圈”,位于赤纬 -50 °经南的星星北京永远也看不到。

而在赤道上(纬度为 0 °),即使赤纬是 +90 °和 -90 °的天体也能看到,也就是说,赤道上没有“恒隐圈”,在赤道上各个位置的天体都能看得见。反之,在地球的南北极,则始终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永远看不到,这两处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恒隐圈”。

8 、 “岁差”的概念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转动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的,而且在微微晃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进动”。地球也是这样,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固定点,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9 、天体的自行“自行”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 6000 多颗。这些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行星,也就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古人观测天空,只看到离我们最近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发现这五颗星的位置总在变化,这说明它们在天上不停地走来走去(这种走动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行星的公转),因此称它们为“行”星。而对于另一类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看上去总是固定不变(当然,这得排除地球自转、公转造成的星星们看上去“变动”),所以称它们为“恒” 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宇宙中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永远是相对现象。大量观测表明,恒星并不是不变的,它们也在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恒星的 “自行”其实,恒星的运动如果与视线平行,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自行的真正定义应该是恒星运动垂直于视线的分量。

恒星自行的绝对速度并不慢,往往比行星的运动速度快得多,只不过除太阳外的恒星离我们都太遥远了,它们跑得再快,从地球上看去也跟静止差不多。但经过上万年之后,恒星的位置变化就会较为明显。

10 、双 “重星系”、 “星系群”和 “星系团”

群星璀璨的星系也和单个的星星类似,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与双星、聚星和星团类似,我们称他们为“双重星系”、 “星系群”和“星系团”。对于双重星系,把较大的叫做主星系,较小的称为伴星系。

11 、“星云” 与“河外星系”的概念

宇宙窨空间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密度仍然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真空),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

星座介绍部分涉及到的是星云类型主要是“亮星云”和“暗星云”两种。星云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亮星云”其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才 “发”光的。假如一片星云附近有一颗恒星,那这个星云就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现出光亮来,这就象月亮反射太阳光一样,这样亮的星云我们称之为反射星云;还有一类星云,在它们中间有一颗恒星,星云吸收恒星的紫外辐射,再把它转变为可见光发射出来,这样我们也能看见这个星云,这样的亮星云叫做发射星云。如果在星云附近和中央都没有恒星,那这个星云我们也就看不到,这样的星云我们就叫它暗星云。

河外星系(例如室女座和后发座的河外星系),指的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通常干脆简称为“星系”,它们都是与银河系属于同一级的庞大系统。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就是通过一般望远镜去观察,也还是一片雾气,跟星云简直一样。所以以前人们一直把它们也当做星云,称为河外星云。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天文学家才发现二者完全是两码事:河外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星系的内部成员,是由气体和尖埃组成的。因此,现在再也不用“河外星云”这个词了,而一律改称“河外星系”。

12、“变星”的概念

凡是能够观测到亮度变化的恒星都称为变星。变星主要分为造父变星和食变星两类。

食变星实际上是双星系统造成的,两颗星彼此绕着对方旋转,其轨道面恰好和它们与地球和连线平行。这样,当比较暗的一颗星转到较亮的那颗星和我们地球之间的时候,就把亮星的光遮住了一部分,于是总的亮度主减退了。当这颗暗星转到亮星的一旁或后面,不再遮光的时候,系统又恢复了最大观测的亮度,这类变星的代表是英仙座的大陵五。

另一类变星的变光现象,确实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如仙王座的造父一。天文学家发现造父一的直径是我们太阳的 30 倍,约 4000 万公里。它就象人体的心脏一样,总在不停地博动棗膨胀与收缩,直径前后相差达 500 万公里。膨胀时它的亮度就减弱,收缩时亮度就增加,博动的周期也就是它亮度变化的周期。象造父一这样由于体积的变化称为“脉动变星”。有些脉动变星的变光周期和它的亮度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一点,天文学家就可以确定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此这种恒星又有量天尺之称。

13 、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

其他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越偏向紫色,温度越低,越偏向红色。因此,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较为粗略地判断该恒星表面温度的相对高低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请问今天的天文现象是什么?
.90 1200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效果
.什么是天文时间?
.有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名字命名的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
.请问天文爱好者应该使用什么样
.请介绍天狼天文望远镜生产厂家
.请问天文台建在山上的原因?
.请问宁波哪里有天文望远镜专卖
.不能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的是
 
美国博士能Bushnell 天文望远镜788840 1300x100 天文地景两用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8890(含运费)
美国Tasco SpaceStation 70x800 折射天文望远镜 49070800 红点寻星镜
IT88价:¥1980(含运费)
tasco天文望远镜 49114500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3080(含运费)
美国tasco天文望远镜 40060675 60×675mm
IT88价:¥2280(含运费)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数码大厦A座1111(地铁人民大学站)
010-5722.1003 18600872982

京公海网安备
110108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