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88户外光学
 
  ||  夜视仪  ||  专业夜视仪  ||  红外热像仪  ||  激光测距仪  ||  双筒望远镜  ||  数码望远镜  ||  单筒观察镜  ||  天文望远镜  ||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望远镜 知识 > 古代天文学著作

请说出几部古代天文学著作?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30 01:05:05
1.战国时期的甘德、石中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
2.西汉武帝时,司马还参与改定的《太初历》,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显示了很高的水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祖冲之在刘家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了《大明历》。这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历法,如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向北通过黄道所需时间)日数为27·21 223日,同现代观测的27·21222日只差十万分之一日。
4.元代郭守敬制的简仪等在同类型天文仪器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还创造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定一年为365·2425天,这和现行公历——格里高利历是一样的,但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多年。
5.清代学者在天文学理论上也取得一些突破,如在《仪象考成续编》 一书中提出恒星有远近变化,也就是认识到恒星有视向运动。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8 16:48:48
现在保留下来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历书。
自汉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后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统的历法著作留传到现在,包括在各历史朝代中颁行过的和没有颁行过的历法共约一百种,绝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历志》中,这是研究中国历法的资料宝库。
《三统历》,西汉刘歆(?-23)作,一般认为是根据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落下闳等人创作的《太初历》稍加修改而成。
《乾象历》,汉献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刘洪(约135—210)作。
《皇极历》,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刘焯(544—610)作,未颁行。
《大衍历》,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后经张说(667—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使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授时历》,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颁行。
《崇祯历书》,明末徐光启(1562—1633)主编,李天经(1579—1659)续成,从崇祯二年到七年(公元1629年到1634年)前后共用五年时间完成。

天文星占著作
《石氏星经》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占著作,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魏国石申所著。
《五星占》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份帛书,专讲五大行星运动和一些天文知识,共有九部分,八千字。
汉代还有两本重要的天文著作应该提到,这就是《天官书》和《周髀算经》。
《步天歌》是一本以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恒星名称、数目、位置的天文学著作,相传是唐代王希明撰,丹元子是他的号,所以有时也称《丹元子步天歌》.
《灵台秘苑》原是北周庾季才撰,据《隋书·经籍志》载,共有一百二十卷,现在见到的只有二十卷,北宋王安礼等人重修。
《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卷,唐代瞿昙悉达撰,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到十四年(公元718年到726年),所以又称《大唐开元占经》。
唐代另一本天文星占著作《乙巳占》是李淳风所著,也摘编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星占著作的片断,包括天文、气象、星占,内容也很广泛。

天文仪器著作

汉代大科学家张衡(78—139)是水运浑象的制造者。
《新仪象法要》是宋代苏颂(1020—1101)为水运仪象台所作的设计说明书,成书于宋哲宗绍圣元年到三年(公元1094年到1096年)间,是有关水力运转天文仪器的一本专著。
有关中国古代的几种重要天文仪器,在《宋史·天文志》中可以看到沈括(1031—1095)的三篇论文,是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写的《浑仪议》、《浮漏议》和《景表议》。这三篇论文可算是有关仪器的专门著作。《浑仪议》讲到了浑仪和浑象的制造历史,指出浑仪和浑象是两类不同的仪器,接着讲到各代所制浑议的结构,他对制作浑仪的心得体会。《浮漏仪》讲到了在他之前的燕肃对平水壶的最新发明,详细记录漏壶的结构和尺寸、漏壶用水的选择等等。《景表议》讲述了多表测景的的方法和景表安装制造问题,讨论了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这些使我们对古代天文仪器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灵台仪象志》是清代初年为观象台制造六件大型天文仪器的设计使用说明书,由比利时来华的耶稣会士南怀仁(1623—1688)主编,完成于清圣祖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除了上述介绍的天文学名著,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天文著作,这里特别应该提到《畴人传》,这是一本天文、数学家的传记集,收集了几百位天文、数学家的生平和科学业绩,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集

3.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5 13:42:24
比较好的也就这一部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

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天文学也有很多成就。“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湛,宋有了韦,齐(一说是楚或鲁)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经。”(《晋书·天文志上》)甘德和石申夫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还是各自刊行的。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并定名为《甘石星经》。甘德和石申夫当时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初步掌握了这些行星的运行规律,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后人把甘德和石申夫测定恒星的记录称之为《甘石星表》(又称《甘石星经》)。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纪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还早约200年。《甘石星经》在宋代就失传了,在唐代的《开元占经》中还保存一些片断,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的书目中保存了它的梗概。

甘德,又称甘公,战国时期的齐国(一说是楚国或鲁国)人;石申,又称石申夫或石申父,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们都是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天文学家。甘德写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写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可借它在宋代以后失传了,今天只能从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录。这些片断摘录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出没的规律;他们还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方位。后人将甘德和石申测定的恒星记录称为《甘石星表》,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二百年,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甘石星经》中的数据,因此,《甘石星经》在我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天文学成就

●书中详细记载了五星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并肉眼记录木卫二(甘德所载,1981年席泽宗指出,但国际上未被承认)。
●书中记录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官,其体系对后世发展颇有深远影响。
●书中提及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现象。(为纪念石申之发现,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其姓名命名)


真伪考


《甘石星经》不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王兴文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版了两套被广泛使用的高校文科教材,一套是朱绍侯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另一套是詹子庆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本科教材《中国古代史》。这两套教材都认为《甘石星经》是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甘德(又称甘公)和石申著作的合编,并将它写入战国时期的科学成就。受其影响,各省组织编写的文科或师范院校大专的历史教材、中学历史课本也沿袭这一错误。其实,现传本《甘石星经》并没有800多个恒星名称,也没有五大行星的记载。根据《史记》的记载,楚汉战争时,张耳与甘公同在军中,说明甘公是西汉初年人,不应是战国时期人。根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等文献,《甘石星经》不是战国时期甘德、石申的天文学著作,也不是后人将甘、石的著作合编为一书,而是唐宋时人的一部伪书。这从书中列举的地名有许多是战国以后所设的州郡,即可得到明证。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大众天文网:http://allastronomy.lamost.org/
2.谈天天文网:http://www.2-sky.com/
3.空间天文网:http://space.lamost.org/
4.天文网:http://oka.16789.net/


4.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4 15:20:50
落下闳(公元前140-前87年)

中国西汉时期天文学家,以历算和天文学的杰出成就著称于世,为我国最早的历算学家。汉武帝元封年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他与他人合作创制新历法,优于其他历法,被汉武帝采用,称《太初历》,共施行18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 《太初历》采用的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我国的阴历一直沿用至今。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2000年。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11年应发生23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

张衡(公元78—139年)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科学论断。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

石申

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著有《天文》八卷、《浑天图》等。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一百二十一颗恒星方位,数据被后世天文学家所用。《甘石星经》在宋代失传,今天只能从唐代《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片断摘录。它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早二百年,《甘石星经》在我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甘德

战国时楚国人。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

5.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8 22:18:16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鲁国的天文学家在对天象的观测中,观测到37次日食,其中33次已经被证明是可靠的。现在世人通称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就被载入鲁国的史书《春秋》中,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而西方一直到1682年才由哈雷发现,比中国晚了两千多年。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天文学专著,如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的《天文星占》,魏国人石申著的《天文》,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作《甘石星经》。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甘石星经》记录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书中还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记录了800颗恒星的名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200年。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请问今天的天文现象是什么?
.90 1200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效果
.什么是天文时间?
.有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名字命名的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
.请问天文爱好者应该使用什么样
.请介绍天狼天文望远镜生产厂家
.请问天文台建在山上的原因?
.请问宁波哪里有天文望远镜专卖
.不能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的是
 
美国博士能Bushnell 天文望远镜788840 1300x100 天文地景两用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8890(含运费)
美国Tasco SpaceStation 70x800 折射天文望远镜 49070800 红点寻星镜
IT88价:¥1980(含运费)
tasco天文望远镜 49114500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3080(含运费)
美国tasco天文望远镜 40060675 60×675mm
IT88价:¥2280(含运费)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数码大厦A座1111(地铁人民大学站)
010-5722.1003 18600872982

京公海网安备
110108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