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88户外光学
 
  ||  夜视仪  ||  专业夜视仪  ||  红外热像仪  ||  激光测距仪  ||  双筒望远镜  ||  数码望远镜  ||  单筒观察镜  ||  天文望远镜  ||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望远镜 知识 > 中国天文学会

请问中国天文学会的工作范围?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04 17:35:11
中国天文学会的主要工作和活动

1.学术活动 学会的生命力在于学术活动,学会十分注重组织本会的学术活动。最近几年来每年均组织15次以上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从1985年到1998年共召开210次,与会代表8689人次(其中包括国外代表约1837人次),收到论文5670篇。这些论文内容包括天文学的各个学科,涉及当今世界天文学众多前沿课题。充分展示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2.天文普及活动 中国天文学会十分重视天文普及工作。为更好地开展天文普及工作,特设置"天文普及工作委员会",在其属下还组织有"天文爱好者联谊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天文知识普及工作。我们不放过任何一次特殊天象的机会,如抓住对哈雷彗星回归、日、月食、彗木相撞等特殊天象,及时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学会经常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科普讲座、科学画廊、橱窗展览、放映幻灯片、电视录像片、开展评比表彰活动等,如1994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天文摄影比赛",共有四百多幅作品分四种题材参赛,有80多幅作品获奖,其中台湾的林启生、澳门的李志辉、香港的钟国欣等也都参赛并获奖。此外,还出版了180多种通俗天文学书籍。每年还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天文夏(冬)令营活动,这些活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3.天文教育及青年天文工作者联谊会活动 中国天文学会十分重视天文教育和青年天文学家的成长。现在国内有三所大学招收天文学的大学生,有六所大学、五个天文台和天文仪器研制中心招收研究生,还有若干个博士后流动站。为了创造条件让年轻一代迅速成长,学会成立了以研究生为核心的"青年天文工作者联谊会",他们已成功地独立召开了五次暑期天文讲习班、十届全国青年天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还圆满成功地承办过第十四届和第十九届国际青年天文学家暑期讲习班,得到国内外学者好评。学会还优先推荐青年天文学者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扩大眼界、增长才干、提高水平。为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学会工作,在理事会、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中均占有1/3席位。为鼓励年轻人多出成果,学会特设置"青年优秀论文奖"并积极推荐人选参加中国科协"优秀青年科技奖"的评奖活动。此外,为普及天文教育,学会还积极向教育部建议在师范学校开设天体物理课程;在中、小学的课程中增加天文知识等。

4.天文学名词编译与审定 中国天文学会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自1983年组建以来,负责天文学名词审定和各种天文学词汇编辑工作,成绩显著,至今已编译审定出版了《天文学名词》第一版、第二版,《俄汉天文学词汇》等,均得到各有关部门嘉奖以及国内外同行的赞赏。

5.天文刊物 中国天文学会自成立以来曾出版过《观象汇刊》、《中国天文学会会报》、《年报》、《宇宙》、《中国天文学会会员通讯》、《大众天文》,1933年还汇编《中国天文学丛书》一套。1953年《天文学报》创刊,1958年《天文爱好者》杂志出版,1981年《天体物理学报》和1987年《天文学进展》出版。现在这四种刊物与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1982年,1992年还相继出版了图文并茂的《中国天文学在前进》,以纪念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六十、七十周年。另外还不定期地出版"会讯",自1981年以来已出版了19期,向全国会员通报学会的主要活动情况。

6.参加IAU的各项活动、推荐IAU会员 中国天文学会十分注重与IAU的联系,自1979年以来,每届IAU大会中国天文学会都组团参加。1982年IAU第18届大会上,我会有8位天文学家分别被选为9个专业委员会组织委员。1985年IAU第十九届大会上有14位天文学家分别被选为15个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委员。1994年IAU第廿二届大会上,我会仍有15位天文学家被选为15个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委员。1988年IAU第20届大会上,我会副理事长叶叔华被选为IAU副主席,1994年艾国祥先生被选为第10组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席,这都是我会历史上的第一次。1997年艾国祥先生被选为第10组专业委员会主席,另有2人被选为其他专业委员会副主席,还有7人分别任专业委员会委员。我会还积极地将活跃在国内外天文界的优秀天文学家推荐加入IAU,到1998年IAU的会员数为272名。

几年来我会还邀请了IAU执委会成员访华,接待过IAU执委会会议,通过这些往来,增强了相互的了解和友情,交流了工作经验,加强了合作关系。

近几年来特别是从1986年到现在学会还在国内举办过IAU的各种类型学术会议,如"IAU第四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天文会议"、IAU Colloquium和IAU Symposium共召开过15次左右。

7.推动国际天文交流与合作 中国天文学会十分重视推动中国天文研究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我会除积极组团参加IAU大会及IAU的各种学术会议以外,还举办过多次中德、中日、中印等双边系列研讨会以及多址联测国际会议、亚太地区天文教育研讨会、国际青年天文学家暑期讲习班,"92国际空间年学术研讨会,国际性VLBI观测研讨会、太阳峰年国际联合观测与研究工作研讨会、日食观测和研究工作研讨会以及14次国际天体物理暑期讲习班等。我们还经常邀请和接待国际天文同行来华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我会提出的"中国访问教授计划(CVLP)"得到IAU的支持,举办得也很成功。在这种种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中,既显示了我国天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吸取国际上的先进成果与经验,促使我国的天文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8.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天文同仁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我会与台港澳地区天文同仁的友好往来增多了,我会组团参加过台港澳天文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邀请台港澳同行参加我会举办的各类天文会议,并进行了多项课题的合作研究。我会每年举办多期天文夏令营、各种庆祝活动、各种比赛,台港澳天文同仁也都积极参加。通过这些活动,我会的天文学家与台港澳天文学家之间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促进了合作,推动了天文事业的发展。

9.各种评奖活动 为使学会工作更有生气、更活跃、更有吸引力,也为了表彰那些兢兢业业为天文事业努力工作并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我会设置了下述奖励:①从事天文工作40年以上天文工作者奖(限奖一次)、②优秀天文服务奖、③优秀天文科普工作奖、④优秀学会工作奖、⑤优秀青年天文学生奖、⑥张钰哲奖等。

10.为开展天文活动而进行的基金工作 为了争取较多的经费以支持日益活跃且内容日益广泛的天文活动,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了一个基金工作组负责与海内外的社会贤达进行联络,争取多方赞助,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建立100万(人民币)学会基金,为学会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11.学会组织工作 学会除了日常工作和召开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例会外,还有二个组织方面工作,其一是学会的组织建设、会员吸收、章程修改等工作。学会设置了"组织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这部分工作。其二是组织学会的学术活动,从1985年到现在每年均组织有15次以上的学术活动。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6-23 18:37:33
1. 概况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是最主要的国际天文学家组织,成立于1919年,现有会员8000多名,我国(指大陆部分,下同)有296名。每三年举行一次大会,本次是第25届大会,2003年7月13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全世界约有1950名天文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我国有89名。
中国天文学会代表团组成: 国家代表 苏定强,提名委员 廖新浩,财务委员 严俊(后因严俊未能参加会议,请甘为群代); 代表团顾问 叶叔华、方成,团长 苏定强,副团长 严俊。
会议期间我国代表基本上都认真参加会议和各项活动,20多位我国代表并利用7月19、20日双休日和会后参观访问了澳大利亚的主要天文机构。
本次大会科学方面包括6个Symposium:S216,S217,S218,S219,S220,S221;21个Joint Discussion JD01-JD21;4个Special Session 1-4以及一些Division,Commission & Working Group科学会议。除科学会议外,大会期间还有很多工作会议。
会议期间有三个特邀的大会演讲:
1.Gamma-Ray Bursts by S.Kulkarni
2.The Formation of Our Galaxy by K. Freeman
3.From Molecules to Planets:A Milky Way Dreaming by E. van Dishoeck
6个Symposium 全部是天体物理方面的,其中三个是有关星系宇宙学方面的;21个Joint Discussion 除JD16 属天体测量外,也都是天体物理方面的,3个大会演讲也是天体物理方面的,充分说明天体物理是当今天文学压倒性的主流,除了星系宇宙学,未来的天文大设备,高能天体物理,恒星、行星形成,太阳系探测和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都是这次会议的重点、热点,太阳物理也有相当的份额,这些对我国天文队伍的结构和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2. 较详细的学术情况和我国学者的表现:
(1)星系宇宙学 刚完成的2dF星系巡天(25万个星系光谱)和类星体巡天,引起天文界的关注。SDSS最近公布的第一批观测数据(DRI)以及微波背景各向异性的观测资料(WMAP),这些一流的观测资料结合在一起,科学家描绘出宇宙演化的一幅一致而清晰的图像。今天宇宙学发展到了一个被称之为“精确宇宙学”的新阶段。暗能量暗物质的模型得到了大量观测资料的支持。关于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数以几十万计的星系光谱和百万计的精确的CCD多色测光资料(from SDSS),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会上争论的焦点大多在宇宙结构的起源,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物理性质方面。
总的说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但在某些方面已出现一些亮点:1)上海天文台马普小组的研究工作被至少四个大会邀请报告详细综述,特别是Primack在其30分钟的报告中,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讲解了该小组最近有关盘星系角动量的工作,并称该工作为解决星系角动量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机制;2)景益鹏在S220大会上作了题为“What X-rays tell us dark matter halo shapes”的邀请报告,并作为Panelist组织了题为“How serious ar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ld dark matter? The shapes and extent of dark halos” 的session辩论;3)候金良和夏晓阳分别在S217大会上作了口头报告。这说明我国星系形成研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4)从SDSS 和2dF对星系宇宙学作出的突出贡献, 联想到我国的大科学工程LAMOST完成后将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当前国际上正在预研一批天文大设备,如30-100米口径的巨型地面望远镜(GSMT,CELT,OWL等),下一代空间望远镜(6.5m JWST等),空间太阳系外行星探测设备(TPF,Darwin等),巨型射电望远镜(阵)(ALMA,SKA等),未来的天文研究特别是星系宇宙学、恒星形成、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等前沿课题主要将依靠这些设备,如果我国不研制也不参与国际合作研制,将来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将无法进行。
第一个有关未来大设备的会是JD08“Large Telescopes and Virtual Observatory:Visions for the Future” ,这个会共两天,苏定强是两位Co-Chair之一,负责Large Telescopes部分(7月17日第一天的会), 并具体担任Session 2 的主席,这天共有7个邀请报告,包括天文目标和主要的未来大项目,最后苏定强作了小结。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台长,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台长,SPIE前主席,两位IAU前秘书长都参加了会议,对这些大项目极为重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艾国祥台长也参加了Session 1的会议。第二个会是7月22日的Working Group on Future Large Scale Facilities。第三个会是7月23日举行的澳大利亚天文工业日(澳大利亚天文界为吸引工业界参与天文大设备而举行的),同样有许多IAU领导和大天文台的台长参加了第二和第三个会议,参加第三个会议的还有一些澳大利亚官员。
现在有一种观点:人类已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些大设备就是天文学上的工业革命。
有两件事要特别提一下:三次会议,三位不同的报告人,每一位在讲到SKA时,都首先介绍中国的方案FAST,并放出FAST的图片,7月21日大会出的报纸介绍SKA时,第一张照片也是FAST。另一件是:有一个未来大项目是南极望远镜,在会下我们见到了一个澳大利亚天文学家提出的16米南极望远镜方案,它就是以LAMOST为蓝本的,并以一整页的篇幅刊载了LAMOST的图。
(3)与太阳物理有关的有S219和JD03,JD07, JD12四个会,我国约有20位代表参加了这些会 。S219 Stars as Suns:Activity,Evolution,and Planets,把恒星、行星和太阳联系在一起,新颖、广泛,从太阳上的微小耀斑到恒星中的行星系统。方成在S219上有一个口头报告。张洪起、田莉荣、汪景琇在JD03上各有一个口头报告。汪景琇是JD07的SOC成员,张军在JD07上有一个口头报告。
(4) 行星彗星方面有S219,JD02,JD14,SPS1和Working Group“Astronomy from the Moon”,太阳系探测仍是这方面的前沿课题,我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但在一些领域这种差别正在缩小。倪维斗等提出,并在会议上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单飞行器激光天文动力学(ASTROD-Ⅰ)空间计划概念与NASA和ESA正在进行的LISA空间计划各有所长,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
叶叔华在Working Group“Astronomy from the Moon”会上报告了她和欧阳自远合作的“中国探月计划”,内容为2005年的测月试验项目和仪器设备等,报告与讨论共15分钟,得到热烈鼓掌。对中国的测月试验项目较多,表示有兴趣和支持。
(5) 虚拟天文台(VO)是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天文研究基础设施,诣在实现世界范围内主要天文研究资源的无缝透明融合,VO将使天文学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成为开创“天文发现新时代”的关键之一。1999年VO的概念首次提出,2002年6月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IVOA)成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02年初提出了开发中国虚拟天文台的设想,2002年10月China-VO成为IVOA的成员。
JD08的第二部分(第二天的会)就是虚拟天文台,随后在悉尼又召开了IVOA会议,我国赵永恒、崔辰州参加了这两个会。建议我国有关方面重视这个新方向。
(6) 天体测量已不是当前天文学的热点,但它是天文学的基础之一,我国老一辈天文学家在这方面取得过突出的成绩,金文敬并当选为Commission 8的主席,这次她也是JD16的SOC成员。但现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萎缩,恐怕仍当有极少数几位优秀的中青年天文学家去继续这方面的工作。
此外,我国天文学家彭秋和,徐仁新,韩占文,王晓峰,俞志尧,徐振韬分别在S218, S218,JD05,JD05,JD21和IAU Commission 41/ Interunion Commission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上各有一个口头报告。 刘次沅是IAU Commission 41/ Interunion Commission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的SOC成员。
许多中国天文学家反映参加这次大会,了解到了天文学的最新进展和世界各国的动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与国外学者作了很多讨论、交流,也谈了合作意向,收益非浅。
这次大会也让我们充分看到了我国天文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次大会,6个Symposium和21个Joint Discussion,共有约226个邀请报告,约559个其它口头报告,中国天文学家只有一人被请做邀请报告, 12人做其它口头报告。这些会,共有约350位SOC成员,包括约50位主席,其中只有三位是中国天文学家,一位担任主席。当然,中国天文学家的poster文章是很多的。出现以上情况,部分出自有些外国学者对我们不公,部分出自有些中国天文学家没有投稿,但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承认中国天文学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高水平的成果太少了。

3. 关于申办2009年IAU第27届大会事
经过领导批准和认真的准备,2002年12月中国天文学会向IAU正式递交了2009年在中国上海举办IAU第27届大会的申办书,这个申请得到了我国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我国1935年就加入IAU,将近70年还从未在我国(包括台湾、港、澳)举行过IAU大会,上海完全有条件承办这样的大会,2009年7月22日在上海并可看到罕见的日全食。这次申办是中国天文学会上一届理事会提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特别是前台长赵君亮和宋国玄等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国家自然科基金委并拨了二十万元专款支持这项工作。
申办2009年IAU第27届大会的一共有四个城市、国家,它们是:Rio de Janeiro (Brazil),Quebec City (Canada),Shanghai (China)和Honolulu HI (USA)。
答辩是7月15日上午在IAU执委会(EC)扩大会议上进行的,我国进场的是苏定强、张双南、赵君亮、宋国玄四人,由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张双南主讲,他准备充分,英语流畅,讲得很好,讲完后获得了热烈的掌声,离开会场时IAU主席Pacini一直送我们到会场门口并和张双南握手分别。
7月24日上午IAU EC开会最后决定主办27届大会的国家、城市。中午12点50分会议刚散,苏定强见到IAU主席Pacini走出来,即迎上前去,他一见苏定强就说“很抱歉,最后通过的是巴西,我也正要找你,我们找一个地方坐下来谈”,坐下后,他说:“这次主要是考虑地理分布,最后给了巴西”,苏说:“中国1935年就加入IAU,将近七十年了,还从未在中国举行过一次大会,这次是第一次申请就没有成功,太遗憾了”,他说:“是的,所以会上争论得很激烈,最后中国只差了一票”。Pacini还谈到:“会上还有人说上海太热,不像悉尼,巴西凉爽”,苏说:“会场、旅馆都有空调,这个理由不对”,他说:“我也没有办法,我确实很抱歉”,他劝我们申办再下一届的大会。看来Pacini教授本人确实是真诚的、友好的。谈话结束后,过了一会苏定强遇见IAU上一任秘书长(现在是IAU EC顾问)Andersen,他说:“主要是因为1997年在日本(亚洲)举行过IAU大会,所以这次通过了巴西”,他劝我们申办再下一届大会。
在24日下午的闭幕会上,Pacini教授的讲话与中午有一点不同,他说有四个国家和城市申办27届大会,考虑到天文学的发展和地理分布,最后定了巴西。中国天文学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很可能与申办没有成功也有关(但也不能过于强调这一点,因为天文强国美国和加拿大也未申办成功)。至于是否申办2012年IAU第28届大会,建议在下一次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会上讨论。

4.中国天文学家在IAU中的任职
这次会上中国天文学家方成当选为IAU副主席,这是继叶叔华之后,第二位我国天文学家获此殊荣。南仁东当选为Division 10和Commission 40的副主席(三年后他将成为主席),我国天文学家被选为Division副主席,这是第一次。另据不完全消息:我国天文学家赵永恒,崔向群,汪景琇,黄 珹,翟造成继续连任Commission 5, 9, 10,19, 31的组委, 周済林,甘为群,马月华新当选为Commission 7,12,15的组委。我国推荐的59名新会员,全部为IAU所接受。这些都是好消息。
在IAU第25届大会期间,我国天文学家金文敬是Commission 8的主席,苏定强是Commission 9的主席,苏主持了Commission 9的工作会议。金文敬和苏定强是2000年IAU第24届大会结束后开始上任的,工作了三年,在IAU第25届大会闭幕后,现在他们都已卸任了。

5.其它需要说明的事
这次IAU修改章程,按照ICSU的新定义,今后将采用National Member一词代替原用的Country/ Region 和Adhering Organisation 两词。苏定强起先曾担心会出现两个中国的问题,在7月14日下午国家代表会议上发言,不赞成这样改。后来,经过向IAU EC顾问、前任秘书长Andersen详细了解:这是ICSU定义的,National Member表示的是该国家的组织,并不是国家,他说这事肯定是经过中国科协同意的,且IAU与中国原有的协议:中国大陆用China Nanjing,中国台湾用China Taipei 不变。在第二天晚开幕式国家代表关于修改章程的表决中,苏定强投了赞成票。
7月14日下午这件事出现后,当晚苏定强与远在北京的王绶琯先生通了电话,当天深夜又与代表团顾问叶叔华先生通了电话,第二天早晨与Andersen谈话时又请了崔向群,她英语非常好,以便准确理解Andersen的话。在弄清情况后苏才投了赞成票。
这次开会,廖新浩担任提名委员,甘为群担任财务委员,分别参加了IAU这方面的工作会议,认真地完成了他们的职责。
7月22日中国天文学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在悉尼会议中心前合影留念,可惜部份代表已先期离澳。
IAU第26届(下一届)大会将于2006年8月14日至25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
这次开会,正在澳大利亚ATNF做博士后的王娜,对来自国内的代表十分关心,为大家做了很多事,在此向她表示感谢。
叶叔华、方成、崔向群、甘为群、褚耀泉、景益鹏、张双南、王正明、赵永恒、李广宇、马月华为本总结提供了各方面的材料,特此说明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请问今天的天文现象是什么?
.90 1200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效果
.什么是天文时间?
.有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名字命名的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
.请问天文爱好者应该使用什么样
.请介绍天狼天文望远镜生产厂家
.请问天文台建在山上的原因?
.请问宁波哪里有天文望远镜专卖
.不能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的是
 
美国博士能Bushnell 天文望远镜788840 1300x100 天文地景两用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8890(含运费)
美国Tasco SpaceStation 70x800 折射天文望远镜 49070800 红点寻星镜
IT88价:¥1980(含运费)
tasco天文望远镜 49114500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3080(含运费)
美国tasco天文望远镜 40060675 60×675mm
IT88价:¥2280(含运费)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数码大厦A座1111(地铁人民大学站)
010-5722.1003 18600872982

京公海网安备
110108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