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88户外光学
 
  ||  夜视仪  ||  专业夜视仪  ||  红外热像仪  ||  激光测距仪  ||  双筒望远镜  ||  数码望远镜  ||  单筒观察镜  ||  天文望远镜  || 
所在位置:首页 > 望远镜 知识 > 双筒望远镜的发明者

请问谁是双筒望远镜的发明者和发明过程?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8 14:54:36
应该是荷兰人发明的。利伯希(HansLippershey),这个现在在世界上还很争议。
双筒望远镜
双筒望远镜是一样很有用的天文观察工具。你可以用它来观看一场球赛、演唱会或是天上的飞鸟。你也可以用它来欣赏两百万光年之遥的银河、月球上的坑洞、围绕木星的几个卫星及无数星星。
许多人都错以为双筒望远镜在天文观察上没有作为。事实上,它是很多资深的天文观测者喜爱的工具。对初学者,它是进入天文观测之门的门票。双筒望远镜并不贵,你只须花个数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副不错的双筒望远镜了。

基本知识

购买双筒望远镜前,你应该先了解它的特性及规格。选购天文用的双筒望远镜最要注重的是「口径」。口径是指望远镜镜头 (front lenses) 的直径。口径越大成像会越亮。天文用的双筒望远镜,镜头直径应该至少要40mm。 小巧的20mm到30mm双筒望远镜用于白天看风景很恰当,但因不能聚集足够的光线所以并不适用于天文用途。怎样知道双筒望远镜的直径呢? 很简单。
每副双筒望远镜都标有一组数字如 7x50之类。双筒望远镜规格上的第一个数字 "7" 就是「倍率」,第二个数字 "50" 就是指镜头直径。七倍的机型是一种畅销机型,会让观看的每一样物品拉近七倍。你还可以选购 10x、16x, 可能你认为天文用途上高倍率是必要的,其实不然。一付 7x 双筒望远镜就够好了,而且接下来我们还会论及 7x 所拥有的优点超过大部份的高倍率机型。

视野 (Field of View)

几乎每一付双筒望远镜小手册上你都会看到一组数据像 "367 feet @ 1000 yards" 或 "120 m @ 1000 m"等等。这串数字代表透过目镜看 1,000 码 (或 1,000 公尺) 远的风景,你视野上能看见的有多宽。这是度量视野大小的方法之一。用 "几呎在1,000码" 这种方法来度量天空的视野并不适切。天文学家取而代之用度数来度量视野。一度相当两倍满月的直径。 七度等于十四个满月的的直径,而且又是双筒望远镜典型的视野度数。高倍机型看到的天空较小 (3到5度),广角机型就看得较多 (8到10度),只要将 "feet @ 1000 yards" 规格上的呎 (feet) 这个数据除以 52. 5 就能换算成度数了。"meters @ 1000 meters" 规格就用公尺 (meters) 数除以 17。举例来说,一付视野为 367 feet @ 1000 yards 的双筒望远镜就有 367/52. 5 度的视野,约 7度。广角机型周边视野星点的成像通常会有点歪曲、模糊,减损了视域,这点很难平衡。此外,广角机型一般来讲良视距会缩短。实际视野和有效视野 (actual and apparent fields of view) 间是有关联的。取有效视野 (比方说,70度 并且除以倍率 (比方说,10x) 然后你就会得到「实际视野」的值,在这个例子是 7 度。所以有效视野提高了,实际视野会跟着提高。但是提高倍率实际视野会往下降。

射出瞳孔(exit pupil)

在许多双筒望远镜小手册你也会上发现一个规格叫「射出瞳孔」(exit pupil) 的。它是光线从目镜里射出来的宽度。你可以用口径 (单位mm) 除以倍率来算射出瞳。举例来说 7x50 型就有 50/7 (7mm) 的射出瞳孔。所有 7x50 机型射出瞳孔都是 7mm。所有 7x42 机种射出瞳孔都是 6mm,依此类推。 你会发现很多被推荐用于天文的双筒望远镜都是 7mm 射出瞳孔,这是很有道理的。当你的双眼习惯于夜里的黑暗时,瞳孔会张大让更多光线进去。人类瞳孔顶多能扩大到7mm。所以只要双筒望远镜射出 7mm 光锥进入你的眼睛,让双眼集光力得以发挥最大效用时你就很可能看到最亮的成像。所有设计用来应付低光度环境的双筒望远镜都有 7mm 射出瞳孔。包括:7x50、8x56、9x63、10x70 及 11x80 等机型。 通常都最适用于天文观测。但是,当你老了,你的眼睛瞳孔就张不了那么开了。三十岁出头的人的最大瞳孔约 6mm。超过四十岁,就掉到约4.5mm 至 5mm 之间。假如你的瞳孔大小上限只到 5mm 或 6mm,使用射出光锥7mm宽的双筒望远镜就会浪费掉一些入射光。 部份光线进不了你的眼睛,双筒望远镜的集光力便无法全部发挥出来。年纪大一点的人,双筒望远镜的射出瞳 5mm 或 6mm 是较好的选择。这些机型包括畅销的 7x42 及 10x50。

良视距 (Eye Relief)

厂商现在越来越重视「良视距」这种规格了。该规格是指你的眼睛须要多靠近接目镜才能清楚看见整个视野的距离。良视距的数据对近视的眼镜族而言更形重要。虽然近视眼的人可以取下眼镜,利用调整双筒望远镜上的焦距来进行补偿,但是却相当不方便---戴上眼镜用清晰的视线看夜空,在不偏移目标的情况下迅速将双筒望远镜凑到眼前,然后还能保持完整的视野,的确是乐事一件。此外,假如你一眼或两眼有几级的散光,你的眼镜就不能摘下来了。戴眼镜欲看清完整的视眼至少须要 14mm到 15mm 的良视距,良视距由退下的眼杯处起开始量。良视距小于 8mm 或 9mm 的机型可能会难于观察,即使没戴眼镜也一样。你得将眼睛贴近接目镜才能看清所有视野,长时间看下来会造成压迫感,而且睫毛上的油脂和灰尘保证会沾染到接目镜。

棱镜 (Prisms)

双筒望远镜机体里包含了一组合成棱镜,能折射光路让成像正立。双筒望远镜可区分成两个阵营--- Porro 棱镜系及 Roof 棱镜系。Porro 棱镜系有Z字或N字型外观。Roof 棱镜系则是直筒型。 Porro 棱镜机型一般比 Roof 棱镜机型要来得便宜。Roof 棱镜要做得好,加工及固定上一定要求较精密的容许误差,制作成本高。但是 Roof 棱镜机型 (结构上) 则倾向较为密实。 天文用途上多采用 Porro 棱镜机型。Porro 棱镜系常常成像会稍稍鲜明一点。不过若是当你用廉价机型 (译按: 指 Roof 棱镜系) 来瞄准亮星或行星时,星体会放射出恼人的钉状光芒。这些钉状绕射导因于 Roof 棱镜会将影像劈成两半,然后再组合起来。但在高级 Roof 棱镜机型上你绝对不会发现这种效应的。 Porro 棱镜系双筒望远镜的棱镜若是采用冕牌钡化玻璃 (barium crown glass 缩写为BaK4) 作为材质者,视野会较完整。棱镜若采硅酸硼玻璃(borosilicate glass) 作为材质者,等级较低,但实务上成像的亮度差异很小。

镀膜 (Coatings)

大部份双筒望远镜光学镜片都至少镀了一层氟化镁。会让镜片发出浅蓝色调。镀膜可以提高光线的穿透率并减少内面反射 (internal reflections) 及镜面闪光 (lens flares),能将亮度及对比往上推。廉价机型通常只有靠外侧镜面有镀膜。虽然该机型会有一定的水准,但是你会在发现昂贵的机型才会有最好的品质。无论如何,多少还会产生内面反射并损失一些对比。这些最低程度的镀膜机型,会让入射光线到达你的眼睛之前折损四十个百分比之多。较高级双筒望远镜会在大部份的镜片表面镀上普通镀膜,而且只有一面或更多面采取多层镀膜 (通常镀在外侧与空气接触的镜片表面)。最好的双筒望远镜里,所有的镜片含棱镜都会镀上多层膜。这些等级的机型光线的折损会降到很小的五个百分比。多层镀膜镜片看起来会比较暗,颜色呈现绿色或暗紫红色。

近年市面出现了一些镀上一层红色反光膜的双筒望远镜,不诚实的商店还说这是红外线型号,特别适合晚间使用。事实上,那层红色镀膜把大量的光反射出望远镜外,令到达眼睛的光线大大减少。所以大家不要选购这种型号望远镜。

结构特征 (Mechanical Features)

大部份的双筒望远镜都会有一个中央调焦装置可同时移动两个对目镜。这些机型是最便于操作的。有一些双筒望远镜两个对目镜分别有一个调焦环。这些「独立焦点」机型机身封固较密实可对抗湿气,但是对焦较不便利。话又说回来,当你看星星时每一个目标都是无限远,焦距也不须常常去调。双筒望远镜在夜晚使用时锁在三脚架上是很有利的。很多双筒望远镜机身上都附有螺纹孔,用以连接一般相合的三脚架转接器。假如双筒望远镜上缺少一个螺纹孔,也许改用一种可夹在两支镜筒间中心连杆上的转接器或一个包覆套子将机身整个套住就可以了。专为海事设计的双筒望远镜常常是防水的。这些机型是密闭式结构,并且将内部的普通空气抽出后再充氮。防水功能并非必要,但在天文上却有其一席之地---我们将双筒望远镜曝露在湿冷的夜间气候中,然后又携回温暖的房子里,产生的水气就更多了。经过误用以后,湿气跟霉菌都会聚集在双筒望远镜里头,光学镜片糊成一片,修理费用代价就高了。

观星首选机型

40mm 到 63mm (标准规格型) 范围之间的双筒望远镜都是手持型,有利于「突击式」扫瞄星空用。70mm 或更大的大型双筒望远镜使用起来需要相当的力气 (你可以架在三脚架上或双筒望远镜专用椅上)。

标准规格机种 (40mm 到 63mm)

7x50机型
一直被认为是天文用最佳全能双筒望远镜,射出瞳孔达到7mm。视野一般有 7 到 10度, 很适合手持。应用在日间也不错,虽然大小有点超出日间用之所需。由于 7x50 机型在海事需求上最受欢迎,很多 7x50 会有防水功能和高级的光学设计。10x50。本机型比起 7x50 星空背景看起来会稍稍暗一些 (射出瞳孔只有5mm的缘故),但是用来看月表及星团时会好一些。多出的倍率对暗星体的观测也有助益。尽管倍率较高,许多 10x50 机型展现出来的星空范围跟比起 7x50 却不相上下 (大约5到7度)。

10x50机型
这机型的缺点是手持不易,也许会削弱你所搜寻的目标成像的清晰度。10x 双筒望远镜应该要用三脚架。而高倍率机型的良视距也较短,会造成戴眼镜进行观测时的不便。

7x42、8x40 或 8x42机型
假如你年过四十,7x42、8x40 或 8x42 机型提供的 5mm 到 6mm 射出瞳是很好的选择。这种规格的双筒望远镜比 7x50 机型重量要来得轻,而且也适用于日间的赏景及大自然观测。某些机型能够对几呎之遥的近距离目标聚焦,用来赏鸟很理想。如果你想要一付全功能双筒望远镜,这种机型是可以胜任的。

8x56 和 9x63机型
本机型是便利的 40mm 到 50mm 机型与大型的70mm 到 80mm 机型之间的一种妥协。特别对有些不喜欢将普通日间用途双筒望远镜当夜间望远镜用的人来讲。很少有厂商供应这种机型,品质好的价钱都蛮贵的,要选就选镜片大一点的和限量生产的制品。

10x40 和 10x42机型
本机型射出瞳 4mm,肯定可以用于天文观测,不过主要还是设计给赏鸟者中许多寻求日间环境下使用的高倍率机型。假如这是你的主要目标,观星放在其次,10x40 是蛮好的选择,Roof 棱镜高级机型又特别值得推荐。

 

能看什么呢?

透过双筒望远镜,你可以看许多遥远的星团、星云,甚至几个较明亮却的星系。你还可以看木星的卫星,观察它们每夜的位移。你可以观测金星盈亏及月相。其它还有新月时地照、天王星、海王星、薄幕时低沉的水星、小行星、月蚀、日全食及彗星等。双筒望远镜看不到什么呢? 月表细节、行星表面你看不到。假如你要看木星云层、土星环,你就需要一支单筒天文望远镜了。

普罗棱镜(PorroPrism) 屋脊棱镜(RoofPrism) 和 abbe棱镜

普罗棱镜(PorroPrism)最常用的一种棱镜。用普罗棱镜的双筒镜较宽,两块物镜的间距大于目镜的间距,这样在观察近处物体时立体感强。有些紧凑的双筒镜采用倒置的普罗棱镜,物镜的间距小于目镜间距,立体感也就减弱了。普罗棱镜易了制造,比同等光学质量的屋脊棱镜要便宜。

屋脊棱镜(RoofPrism)体积较小而且可以使物镜和目镜位于一条直线上,因此常用于极紧凑的双筒镜。与普罗棱镜相比,屋脊棱镜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光线的损失多,成像较暗;二是对装配精度要求高,难于制造,价格也较贵,制造精良的屋脊棱镜在性能方面可以赶上但不会超过普罗棱镜。

屋脊棱镜关键在于存在屋脊面,所谓屋脊面就是光路里面会遇到一个屋脊形的由两个反射面夹起来的反射面,两个面的棱在光路正中,所以有的屋脊棱镜可以看到中间有条分界线,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把光束分成两半再拼合起来。把两个镜子组成一个直角就形成了一个屋脊面,自己试试,看是不是和普通镜子的左右互换了?一个最常用的别汉棱镜原理要反射6次。相应的、还有一种现代蔡司望远镜常用的abbe棱镜,也是一种屋脊棱镜,长度稍大,但是只要4次反射,而且不需要镀反光层,所以效率比别汉棱镜高而和普通的保罗棱镜相差不多。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6 12:05:07
伽利略·伽利雷 发明的
下面是整个过程

  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他从力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转向广漠无垠的茫茫太空了。

  那是1604年的冬天,在南方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这颗宇宙的不速之客吸引着许多人的注意,而后又在第二年的秋天神秘地消失。人们不禁提出一连串的疑问,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运动的?但是,所有这些问题,谁也说不清楚。

  伽利略每天晚上都在观察着那颗神秘的星辰,只要天气晴朗,他是决不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的。他的脑海也不断浮想出许许多多问题,他越来越感到,人类对宇宙的秘密了解得太少了。

  但是,光凭肉眼观察毕竟是有限的,当时还没有发明望远镜。伽利略一直在想,能不能想办法使人的视力更加锐敏,更加扩展,像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样可以看清遥远的星星呢?

  转眼到了1609年6月,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利帕希在一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这难道不正是我需要的千里眼吗?”伽利略非常高兴。不久,伽利略的一个学生从巴黎来信,进一步证实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信中说尽管不知道利帕希是怎样做的,但是这个眼镜商人肯定是制造了一个镜管,用它可以使物体放大许多倍。

  “镜管!”伽利略把来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急忙跑进他的实验室。他找来纸和鹅管笔,开始画出一张又一张透镜成像的示意图。伽利略由镜管这个提示受到启发,看来镜管能够放大物体的秘密在于选择怎样的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搭配。他找来有关透镜的资料,不停地进行计算,忘记了暮色已爬上窗户,也忘记了曙光是怎样射进了房间。

  整整一个通宵,伽利略终于明白,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在一个适当的距离,就像那个荷兰人看见的那样,遥远的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经过放大也能看清了。

  伽利略非常高兴。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动手磨制镜片,这是一项很费时间又需要细心的活儿。他一连干了好几天,磨制出一对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然后又制作了一个精巧的可以滑动的双层金属管。现在,该试验一下他的发明了。

  伽利略小心翼翼地把一片大一点的凸透镜安在管子的一端,另一端安上一片小一点的凹透镜,然后把管子对着窗外。当他从凹透镜的一端望去时,奇迹出现了,那远处的教堂仿佛近在眼前,可以清晰地看见钟楼上的十字架,甚至连一只在十字架上落脚的鸽子也看得非常逼真。

  伽利略制成望远镜的消息马上传开了。“我制成望远镜的消息传到威尼斯”,在一封写给妹夫的信里,伽利略写道:“一星期之后,就命我把望远镜呈献给议长和议员们观看,他们感到非常惊奇。绅士和议员们,虽然年纪很大了,但都按次序登上威尼斯的最高钟楼,眺望远在港外的船只,看得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我的望远镜,就是眺望两个小时,也看不见。这仪器的效用可使50英里的以外的物体,看起来就像在5英里以内那样。”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经过不断改进,放大率提高到30倍以上,能把实物放大1000倍。现在,他犹如有了千里眼,可以窥探宇宙的秘密了。

  这是天文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革命,几千年来天文学家单靠肉眼观察日月星辰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光学望远镜,有了这种有力的武器,近代天文学的大门被打开了。

  现在,每当星光灿烂或是皓月当空的夜晚,伽利略便把他的望远镜瞄准深邃遥远的苍穹,不顾疲劳和寒冷,夜复一夜地观察着。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月亮是个光滑的天体,像太阳一样自身发光。但是伽利略透过望远镜发现,月亮和我们生存的地球一样,有高峻的山脉,也有低凹的洼地 (当时伽利略称它是“海”)。他还从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动,发现了月亮自身并不能发光,月亮的光是透过太阳得来的。

  伽利略又把望远镜对准横贯天穹的银河,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银河是地球上的水蒸汽凝成的白雾,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伽利略决定用望远镜检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他用望远镜对准夜空中雾蒙蒙的光带,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那根本不是云雾,而是千千万万颗星星聚集一起。伽利略还观察了天空中的斑斑云彩——即通常所说的星团,发现星团也是很多星体聚集一起,像猎户座星团、金牛座的昂星团、蜂巢星团都是如此。

  伽利略的望远镜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宇宙的秘密,他发现了木星周围环绕着它运动的卫星,还计算了它们的运行周期。现在我们知道,木星共有 14颗卫星,伽利略所发现的是其中最大的四颗。除此之外,伽利略还用望远镜观察到太阳的黑子,他通过黑子的移动现象推断,太阳也是在转动的。

  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足使伽利略动笔写一本最新的天文学发现的书,他要向全世界公布他的观测结果。1910年3月,伽利略的著作《星际使者》在威尼斯出版,立即在欧洲引起轰动。

  但是,他没有想到,望远镜揭开的宇宙的秘密大大触怒了很多人,一场可怕的厄运即将降临在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头上。



3.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2 17:30:06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双筒望远镜是谁发明的问题,科技史上早有定论,他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但伽利略却否认这一点,他说是荷兰人首先发明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608年,荷兰有一位眼镜制造商叫汉斯•李波儿赛,他的两个孩子很调皮,也很聪明。一天,偶然一个机会,两个孩子从店铺里拿来两片透镜,一前一后摆弄着,用眼睛张望着。孩子们惊讶了,他们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又大又近。李波儿赛得知此事也很高兴,他就用一个简易的筒,把两块透镜装好。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
1609年,发明望远镜的消息传到了意大利,伽利略知道了,就按此方法制作了一个放大3倍的望远镜。后又经过改进,使望远镜一下子放大20倍。他用此观察星星,居然可以观察到木星的圆面,看到了月球上高低不平的环形山。 1610年,他又用放大30倍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4颗卫星,看到金星的圆缺变化。正因为是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的性能,又用来观察星星、月球、金星以及太阳等天体,并首次发表观察结果,因此确切地说,是他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而那位汉斯•李波儿赛则是望远镜的发明人。

4.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5 09:54:29
在17世纪初,荷兰人首先发明了望远镜。望远镜由荷兰人发明出来绝不是
偶然的,因为那时在荷兰磨制玻璃和宝石技术很发达,也拥有很多制作眼镜的工
人。

这一天,阳光普照,小鸟在空中唱着歌儿飞来飞去。在荷兰的密特尔堡小镇,
制镜工人利比斯赫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用透镜去看教堂顶上的风向标。

当时,他带了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当他把两块透镜离开一点排成一条线时,
惊讶地看到远处的风向标又大又近。他兴奋不已,立刻想到去制造能看得更远更
清楚的装置。

在1608年秋天,利比斯赫制造出这种装置,后来被称为荷兰式望远镜。

就是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装在一个筒的两端,眼睛看的一端装凹透镜。
12月,他又做出了双筒望远镜。

5.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04 19:01:27
望远镜的发明
望远镜,通过光学成像的方法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光学望远镜外,以感应红外线强度为原理的电子望远镜在越来越多对精度要求高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现代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为依托的后期处理技术更为人类满足远望的的渴求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17世纪初,荷兰人首先发明了望远镜。望远镜由荷兰人发明出来绝不是偶然的,因为那时在荷兰磨制玻璃和宝石技术很发达,也拥有很多制作眼镜的工人。
这一天,阳光普照,小鸟在空中唱着歌儿飞来飞去。在荷兰的密特尔堡小镇,制镜工人利比斯赫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用透镜去看教堂顶上的风向标。

当时,他带了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当他把两块透镜离开一点排成一条线时,惊讶地看到远处的风向标又大又近。他兴奋不已,立刻想到去制造能看得更远更清楚的装置。

在1608年秋天,利比斯赫制造出这种装置,后来被称为荷兰式望远镜。就是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装在一个筒的两端,眼睛看的一端装凹透镜。 12月,他又做出了双筒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观察到木星的四个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伽里略的望远镜由凸透物镜和凹透目镜组成,这种望远镜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出版了《天文光学》,阐述了望远镜原理,他还把伽里略望远镜的凹透目镜改成凸透目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分类有:

* 反射式望远镜
* 折射式望远镜
* 折反射式望远镜
* 多镜面望远镜
* 双筒望远镜
* 射电望远镜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请问网上如何购买望远镜?
.请问望远镜镀红膜和绿膜有什么
.请问望远镜的性能主要取决与什
.急求一张简单望远镜的设计制作
.请问观鸟镜和普通望远镜的区别
.哈尔滨望远镜哪个地方卖的便宜
.请对几款主要望远镜品牌做一下
.请问北京的望远镜专卖店有哪些
.请问望远镜的光学原理是什么?
.请问桌面望远镜的特点?
 
美国博士能Bushnell 天文望远镜788840 1300x100 天文地景两用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IT88价:¥8890(含运费)
ORPHA奥尔法 1200HD 数码拍照望远镜 8X30 摄像照相一体数码望远镜
IT88价:¥3580(含运费)
美国Tasco SpaceStation 70x800 折射天文望远镜 49070800 红点寻星镜
IT88价:¥1980(含运费)
美国tasco双筒望远镜100832 8X32 大视野 自动对焦高清望远镜 球赛望远镜
IT88价:¥1180(含运费)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数码大厦A座1111(地铁人民大学站)
010-5722.1003 18600872982

京公海网安备
110108000044号